第1部分 (第4/5页)
兄弟俩鼻子哼哧着,就像闻到鱼腥味的馋猫。原来他们是在天花板上琳琅满目的药材袋中间寻找桂皮和甘草。想起甘草融化在舌尖的味道,忍不住垂涎三尺。那个时代,白糖是孩子们做梦也吃不到的好东西。
终于,眼尖的弟弟找到了甘草袋。袋子外面标有不知所云的汉字,然而仅仅凭借气味,他们已经鬼使神差地找出了装有桂皮和甘草的药袋。哥哥蹲在地上,弟弟踩着哥哥的肩上去了。“小浑蛋。”就在解开药袋扎口绳的瞬间,不知哪里传来了严厉的喝骂声。奶奶瞪大了老虎般的眼睛冲了进来。眼看大事不好,俩兄弟企图溜之大吉,不料还是落入了“法网”。爷爷的脸上永远不失微笑,总是笑着说:“哎呀,算了吧!小孩子不就这样吗。”但是奶奶一旦发起了脾气,轻易不会被人说动。那时候,不知道奶奶有没有想过,这个调皮鬼长孙将来会成为联合国秘书长。
1944年6月13日,潘基文出生于忠清北道阴城郡远南面上党1里杏峙村。即使从阴城邑出发,也要驾车往清州方向行驶十分钟左右才能到达这个地方。
作为光州潘氏集姓村①,直到现在,该村十七户人家当中仍然有十六户姓潘。潘基文的父亲是潘明焕(已经作古)先生,母亲是辛铉顺女士,家中四男二女,潘基文是长子。
潘基文的小妹妹潘庆希女士说:“大哥上面还有一儿两女,但是出生不久就死了,所以大哥就成了长子。”
潘基文下面还有三个弟弟、两个妹妹。二弟潘基相先生与大哥仅差两岁,曾经做过第一银行麻浦分行行长,后来独立经营贸易公司。大妹潘贞兰女士在小学当老师。四弟潘基浩先生在损害保险协会工作。二妹潘庆希是药师。三弟潘基勋先生在忠北大学读书时溺水死亡。
潘基文的爷爷在忠清北道阴城经营中药房。爷爷天性儒雅,每逢不做药的日子,他都要铺开韩纸②,挥毫泼墨,练习书法。也许是父亲的言传身教在起作用吧,儿子潘明焕自幼便精通诗歌和书法。不过,他还是更喜欢喝酒和结交朋友。
潘明焕先生头脑聪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韩国时期,曾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清州农业高中。
后来他在物流企业忠北产业做过所长,还在潘基文小的时候,村子里的人们都称他为潘所长。因为父亲的薪水,直到50年代末期,他们家仍然过着比较富裕的生活,但是他为处境困难的朋友做过债务担保,多次遭遇重大损失,导致家境渐渐窘困。
时隔多年,乡亲们仍然记得潘明焕先生是个很有人情味的人。看到朋友们处境困难,他总是慷慨解囊,非常大方地借给他们大米或现金。很多时候,这些钱都是有去无回,而他从来不肯告诉家人,于是情形更为艰难。
因为不能拒绝需要帮助的朋友们的恳求,潘基文父亲的经济状况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当然,这并不是因为他优柔寡断的性格,而是因为他不愿转身背对他人的不幸,因为他温暖的心灵。
1950年在农业高中读书的时候,有位亲密的朋友得了麻风病,潘明焕先生将他带到自己家中住了六个月。因为家人的驱逐,这位朋友已经无处可去了。当时,潘基文等家人也对这件事情表现出隐约的忌讳。那时候,传染病非常肆虐,人人闻之色变,哪里还有人愿意与麻风病人共同生活、共同吃饭呢。
家人想为患者单独准备饭桌,但是潘明焕先生看了非常生气,对家人进行了非常严厉的谴责,并说他是阴性患者,绝对不会传染,你们怎么可以排斥他呢。潘基文最小的妹妹潘庆希女士说:“想起跟那个人共同生活的经历,现在仍然心有余悸。”
二弟潘基相先生也说:“现在也还是不能理解父亲带回麻风病人跟我们一起生活的事,不过正因为父亲多做善事,所以大哥才得以成为外交部长官,最后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