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部分 (第1/4页)

英国政府在这一天,下命令编组了远征军开赴法国。他们也意识到,在协约国既定的,唯一的选择的战略下,消耗在所难免。当然,英国人更多的是认为,战争打了不了多长时间,陷入两线作战的德军很快就会失败。不过,英国人对中国的经济代表非常欢迎,毕竟英国的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还远远没有结束。因此,他们也表示了对中国军事观察员和政治、经济代表的欢迎。

俄国,则一声不吭地做了个拥抱的手势。来吧,盼着你们来呢!

不同战略思想决定了各国对中国政府的声明的不同态度。在战争期间,各国军方的影响力显然已经放大了顶点,对德国这个实质上的军国主义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同盟国基本上都婉言谢绝了中国派驻代表的好意。而遭遇经济危机和执行防御战略的协约国则全部表示欢迎。

1914年8月6日,陪同大中华帝国果毅亲王夫妇赴欧洲旅游考察的外交部一等参赞杨蕴春,被任命为帝国驻协约国家全权代表。而此时,他们乘座的商船“快运021”已经驶过了马六甲海峡。同时被任命的还有亲王殿下本人,他被任命为帝国海军军事观察员。

事实上,中国的中立和友好态度受到了各国的赞赏。谁都害怕在双方打成一片无法分身的时候,东方那支军队突然在某个地方闹出一点动静来。当然,他们在不久后就急切地期待着那支军队能够出现在己方的阵营里……不过有一个事实证明了德国人在外交上的能力是比英国人略微差了一点。英国人即将掌握中国皇子!

管他们怎么想,龙剑铭都得意地微笑着移动每一个棋子。海军军事观察员为什么要是秦关而不是其他级别也许更高的将领?他要给英国人吃定心丸,要让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发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变故后,面对中立的中国产生一丝幻想,觉得中国最终会站关键时刻站在自己后面,从而安心地去打德国人。这就是送秦关去伦敦的最深层次的意思。

战争,已经爆发,而大中华帝国绝对国防圈的战略计划也加速执行起来……

第七章 为祖国而战第一节 边境壮歌

德国百万大军源源开进比利时。阿尔贝国王在强大的德军面前不得不选择投降。但是他的命令并没有在军队中得到彻底的执行。依托列日要塞的热拉尔·勒芒将军率领他的两万五千名要塞守备部队故意忽略了国王的命令,继续抵抗德国人的攻击。

列日要塞,由著名的军事工程师亨利·布里亚尔蒙特将军亲自设计。于1913年完工,耗费了整整25年的时间。要塞由14座钢筋混凝土炮台为主干。炮台上配置了可升降的装甲炮塔,三角形的象小孤山一样的炮台三角上,装备了速射炮。整个要塞拥有400多门大炮和机枪,其中包括口径为八英寸的大炮。而在设计之初,将军就考虑到要塞炮台本身必须能够承受八英寸炮的攻击。

炮台之间是30英尺深的干壕沟,配合着炮台上的大功率探照灯和值班机枪,可以有效防御夜间的突袭。当然敌人如果是在白天大张旗鼓的进攻,那将会遭遇更大的伤亡而无法攻克炮台。重炮和探照灯以及一部分机枪巢可以升降,整个要塞通过地下的坑道系统相互交通联系,所有的指挥电讯线路和电力设备全部在地下十英尺。

列日要塞里所有的重炮全部面向来自德国的四条铁路以及其他道路。很显然,在设计建造这个要塞的时候,比利时人就把德国人当成了潜在的侵略者。这种远见也部分影响了世界大战的最终结局。

德军指挥官是奥托·冯·埃米希将军,他统率着两个骑兵师和六个步兵旅的兵力,在他地军后面。有德国第二集团军的强大兵团。因此,自信满满的将军在命令部下“尽快干净快速地消灭比利时的人零星抵抗”后,又派使者打着白旗去见比利时指挥官勒芒将军。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