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7部分 (第2/4页)
政权对峙的时期。
五胡分别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
五胡乱华时,破坏了中原的政权和经济架构,由于汉族避难从黄河流域大规模进入长江和珠江流域,史称衣冠南渡,进一步增进了南方的百越、三苗族裔与中原汉族的文化和经济联系。
匈奴、鲜卑等北方胡族攻入中原后,西晋王室及士族被迫大举迁徙,在长江南岸建立了东晋政权,据唐代房玄龄主编的晋书王导传记载: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也就是说,为避战乱,有十分之七的中原人口都迁往了江南,而那些无力迁徙的北方汉族,则命运悲惨,胡人所到之地,尽皆屠戮。真可谓狼烟千里,十不存二。
残留的北方汉人流民决定奋起反抗,他们或构筑堡垒,或组成义军,与胡人军队展开了殊死较量。
然而这些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汉人组成的军队实力太弱,几乎不对胡人造成任何威胁。因此胡人在最初的恐吓消失之后,依旧作威作福,视汉人为猪狗。
胡人的优越感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建立在其军队优势和人口优势上的。
有一次,野蛮君主石虎看着自己儿子出行的队伍,笑着说:“我家父子威风如此,只要不天塌地陷,还有什么忧愁的呢抱子弄孙享乐就行了”
五胡乱华对华夏历史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是汉民族有史以来最大的,也是最不愿意提到的痛。
现场众人,除了文化水平比较高的叶心伤外,韩家骏他们都只是听过五胡乱华这个词,至于乱华的是哪五胡,他们就不知道,更不知道五胡乱华对汉民族所造成的伤害了。
“历史上的五胡乱华,导致汉民族人口锐减,几乎到了亡族的地步。”
老实和尚简单的解释了一下什么叫五胡乱华后,看向了石门,继续说道:“这时候,汉民族中有个人出现了,就是他出头向天下汉人发出了杀胡令。”
“杀胡令”
韩家骏也看向了石门,看着石门上雕刻着的那个跃马持茅的大将,低声说道:“我也知道他是谁了,他是冉闵。”
冉闵,是西晋末年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虎的养孙,后来冉魏的开国皇帝,死后被当时的燕国追封为武悼天王。
冉闵,在汉民族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就是他颁布了杀胡令:暴胡欺辱汉家数十载,杀我百姓,夺我祖庙,今特此讨伐。犯我大汉子民者死,杀尽天下诸胡。匡复汉家基业,天下汉人皆有义务屠戮胡狗。冉闵不才,受命于天,特以此昭告天下。
此令共分三道。
第一道杀胡令,是冉闵在邺城幽禁后赵皇帝石鉴后颁布的,号称内外六夷,敢称兵器者斩之,也就是说:所有敢拿兵器的胡人都要杀。
此令一下,各地传檄,汉人纷纷联合起来,带着积压多年的仇恨,正式向胡人宣战。胡人那里,则纷纷越墙离城,惊恐而去。
面对胡人纷纷逃难的局面,冉闵颁布了第二道杀胡令:与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
第二道杀胡令一下,邺城内的羯族为了保命纷纷外逃,而百里之外的汉人为了杀胡纷纷拥入城中,两方恰巧相遇,城门口被堵得水泄不通。
还没等胡人迁出,冉闵就颁布了第三道命令:所有汉人,凡是斩一个胡人,凭人头加官晋爵。
冉闵亲自带队,仅仅在邺城就屠杀了二十万的羯族人,一日之内,便有数万胡人被砍头,无论男女老幼,都不能幸免,尸体被抛在城外,成为野狗豺狼的晚餐。
随着杀胡令下,彻底激起了埋藏在汉族心中对于胡人侵略的民族仇恨,点染了复仇之火,一时间,北方大地硝烟重起,凡是高鼻梁多胡须的人,都被滥杀。
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