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 (第2/5页)

青州后一手提拔起来的,是不是也把他们招呼来?”

太史慈当然知道这两人的本领,一个是历史上孙权手下办事最严谨周到的人,从未反过一丝一毫的差错,其谨小慎微的程度不亚于历史上的诸葛亮;一个是刘备一直依重的内政人才,他们的才能当然可以信赖,太史慈当初令默默无闻的两人在北海任官就是看中了两人的本领。

不过现在王豹的建议却令太史慈颇为踌躇,因为这两人还算不上是太史慈的心腹,现在在整个青州的局势非常微妙,太史慈岂敢轻举妄动?

管宁心知太史慈的顾忌,摇头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别说是这两人了,即便是陆康和国渊也不可知道这件事情。”

太史慈默默点头,心中却在盘算着另外一件事情,陆康原本此时应该南下任官才对,但在太史慈的活动下,整个的陆氏家族已经留在了青州,不说那个在袁术座上怀桔的陆绩,只要想一想那个令刘备大败而归、使蜀国一蹶不振的陆逊,就会令人振奋莫名了。

不行,必须尽早把陆氏家族拉入到自己的阵营中才行。

一直以来,自己一直忙于对外,所以对青州这根本之地实在是关注不够,比如对待陆氏家族的事情就很能说明问题。

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给陆氏家族以实际的利益令其心动。

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中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不要说人世间会有攻不破的堡垒,而应该说还没有找到这个人在人性上的破绽。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诱之以利、婚之以爱。

这就是笼络人心的不二法门。

问题是陆氏家族的欲望所在到底在哪里呢?

不过现在还不急,毕竟太史慈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陆康还是氏仪又或者孙乾,从现在的阶段看来即便不是盟友也会是敌人。

等到日后青州局势稳定后再考虑这事情也不迟。

太史慈抬起头来,正要吩咐管宁去写信招来伊籍和龙星,却见马钧在一旁欲言又止,仿佛有什么话要说。

这个五德院的院长还是当年在临淄初遇太史慈的样子,丝毫没有架子,好像功名利禄如同流水一般不能在他的身上留下丝毫的痕迹。

太史慈笑道:“德衡,有什么事情吗?”

马钧搔了搔头,不好意思地笑道:“主上,你还记得你会盟诸侯、出征酸枣前交给我的那个发明新式强弩的任务吗?”

太史慈呆呆的看着马钧,全然忘记了自己对马钧说过的话,好一会儿才恍然大悟般道:“你说的是损益连弩吧?”

继而心中涌起狂喜道:“难道你已经把那东西发明出来了?”

众人不明所以,不知道为何一直强调“战争的决定因素是人”的太史慈为何会对一件武器这么感兴趣,即便是当初设计出令他们认为是天下利器之首的神臂弓和狙杀弩的时候,太史慈也不过是淡淡的应了一句,说这东西还不错。

到底是什么神兵利器竟让灵太史慈如此的动容?

年幼的诸葛亮眼中光芒闪动,显示出了非常渴望的神色。

自来五德院后,诸葛亮就对这里的种种“神秘”非常感兴趣,在年幼的诸葛亮眼中,这里有许多有趣的东西。

尤其是在脚踏实地、不尚空谈的墨门子弟的影响下,诸葛亮对“格物”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些格物老师总是会做出许多有趣的试验。

对了,“试验”这个词也是从他们的嘴里说出来的。

“一千条大道理也顶不上一个行得通的办法”。

而且他们还强调事情的利弊,这一点难能可贵,并不是行得通的事情和方法他们就会去做。还要看是否有利于全局,绝不会因小失大。

就比如刚才讨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