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3/5页)
田,强征收每亩十钱,还是中平三年时,为了复修玉堂殿,铸铜人四,黄钟四,以及天禄、虾蟆,又铸四出文钱而增加的税收,东莱郡西北六县来者不拒,连眉毛都不皱一下。
由此可见西北六县的富裕!
不过没人会蠢得去触怒太史慈。
因为太史慈借口乱世,在西北六县实行民兵制度,使得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护卫力量。而且由专人进行训练。
一开始没有人把这群农民放在心上,不过不久就有人吃到了苦头。
公元185年4月,琅邪王刘据去世。
太史慈陪乔肃前去悼慰,一去就是十天。
黄巾军头目张饶趁机劫掠卢乡附近的村庄,岂料遭遇到民兵的顽强抵抗。
甫一接触,张饶等辈便目瞪口呆,皮甲、皮盾、长矛、半人高的弓、民兵们进退有据,攻守自如,杀气腾腾。
这是他们要劫掠的农民吗?怎么是朝廷正规军的装备?而且比正规军更为可怕的是他们的好战精神,要是他们知道卢乡附近的民兵是太史慈一手负责训练的,借他们熊心豹子胆,鬼拉着他们的手也不会来跟这些民兵作战。
只一战,便把人数只有两千左右的张饶军打得望风而逃,而且由于惧怕太史慈的追击报复,一直越过北海,逃出了青州,直奔冀州,再也不敢回来。
十天后,当太史慈带着刚刚借乔肃之名招揽来的徐盛回到卢乡时,迎接他们的是无数的战利品。
原本只是抱着到太史慈这里试试看能不能发挥才能的徐盛在了解如何取得这场胜利后,立时拜伏。更心甘情愿地代替新婚不久的李仙儿去当了当利的县尉。
由此,青、徐、冀三州的黄巾军皆知,即便是太史慈的民兵也是青州的精锐。
可谁又知道,两年来,太史慈的正规军队早已经成为这冷武器时代最强大的军队。
钢制偏心轮技术十字狙杀弩(含箭匣)、近战三眼手弩、野战两用斧、撩阴军刺、……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
太史慈的正规军队此时才不过六万人,可正是因为有了强大的经济和技术支持,太史慈的军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军人。
当然太史慈最得意的还是他秘密建立的特种部队。暗杀、格斗、刺密、间谍、伪装、策反无所不精。
最优质的轻便复式铠甲配以各种武器的娴熟运用,正是其最可怕处。也因此很难训练,故人数很少,只在三千人左右,归太史慈直接指挥。
但也有太史慈头疼的事,自己的骑兵几乎是零,直到现在也不过一千余骑,而且战马质量良莠不齐,如果敌人有大量的骑兵可是非常的麻烦。
而且将来征战天下时,骑兵的机动力不可缺少。
幸好太史慈此时只是在巩固基础,而青州的地形又是一马平川,有了望远镜的太史慈根本不惧怕任何偷袭。有准备的射程超远的强弩强弓部队自可射敌人个人仰马翻。
由于技术的进步,再加上两年前太史慈在军队中打下的伏笔——崇尚发明的墨门弟子在军队中潜移默化的作用,崇尚技术在军队中更被抬到了极高的地位。
大力士施尽浑身解数拉不开的十字狙杀弩弦,一个文弱书生用偏心轮就可以轻松拉开。
谁说弩上箭慢?有了箭匣,一次可上十五只箭
这种观念也开始让太史慈治下的百姓认识到了在生产中统一标准的重要性。
耕地时该翻多深的地为最佳、弓箭的长度比例何为最好、炼钢时时间、温度、重量等等都是必须注意的。
这里的百姓人人都知道,凡事都要有个标准,按最佳标准去做就可以得到最佳效果。而谁不按标准去做,或者随意改变标准就会倒霉。连刚刚设立不久的学堂里的孩童都知道同样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