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 (第2/5页)
过现在算一算,袁绍方面也应该接到我们散布的假消息了。”
吕布的好友李肃在一旁陪笑道:“贾诩先生才是客气呢!贾先生的算无遗策我早在张济大人那里听说过,岂是同盟军那种乌合之众所能比拟的?可以说贾诩先生要他生他就生,要他死他就死。”
贾诩丝毫没有把卑躬屈膝的李肃的夸奖放在心上,不冷不热道:“李大人过奖了,若是同盟军中没有能人,贾某就不会费这么大的功夫了来布置整个计划了。至于孙坚,我还未放在眼里。”
血气方刚的张辽知道贾诩说的能人是太史慈,不过他对太史慈印象一直不好,此刻闻言忍不住道:“贾先生这是长他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了,太史慈浪得虚名,何必放在心上?”
吕布闻言,回头瞅了张辽一眼,那幽黑的瞳孔中闪过冷艳的火光,显然不悦之极,张辽马上吓得噤若寒蝉,低下头去,不再说话。
吕布转过头来才要说话,贾诩摇头道:“温侯不用道歉,张辽将军只不过是发表了一下自己的意见,有何不可?更何况这也代表了天下大多数人对太史慈的看法,不足为奇。不过任何轻视太史慈的人都会栽倒在他的手里。”
众人闻言大为惊奇,因为他们实在是想不到智比天高的贾诩竟然对太史慈如此的看重,大大出乎众人的意料。
要知道太史慈在天下人的眼里不过是一个较有才华的年轻人罢了,虽然有青州战神之称,更开创了五德终始说的新解,又有管宁这等大儒扶持,可谓是春风得意,但这又如何?
一个寒门子弟能有多大的作为?每一个人都会这么想。
太史慈现在的声望其实远远不如“四世三公,门多故吏”的袁绍,甚至和其他诸侯相比也颇有不及。
可是现在贾诩却摆出独树一帜看重太史慈的样子,怎不令众人诧异?
贾诩看也不看众人惊异的表情,缓缓道:“我贾诩一向很少服人,但太史慈却是其中之一,抛开敌我不论,单是那一份料敌先机的眼光就令贾某好生佩服。”
看了看众人大惑不解的表情,贾诩解释道:“你们想一想,自洛阳的内斗开始起,一直到现在,太史慈可曾吃过半点的亏?”
众人仔细一想,心中不由得凛然。
贾诩眼中闪动着烁烁精光,冷然道:“每一个和他接触过的人都觉得他为人不错,甚至想要从他身上得到利益,无论是十常侍还是何进又或者清流都是如此,可是笑到最后的还是太史慈,若是一次或可说是运气,可是次次如此,哪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顿了一顿,声音更寒道:“我到现在都想不明白,当初太史慈为何要匆匆忙忙赶回青州,毕竟洛阳的局势暧昧不明,可太史慈的样子却像是早就知道洛阳将会发生什么,知道留之无益。这太史慈好像知道未来发展似的,怎不令人惊异?”
徐荣在旁疑惑道:“难道这太史慈能掐会算?”
贾诩摇了摇头道:“人世间哪有预知未来这样的事情?骗骗无知的百姓还可以,实在是这太史慈的预见能力非同寻常、不可小觑。贾某颇有不及。”
其实贾诩高估了太史慈的能力,他当然不知道太史慈的奇妙遭遇,就算是太史慈亲口告诉他自己的经历,贾诩也不会相信,所以在他的眼里,太史慈这个人就太过神秘了。
与太史慈交过手的徐荣对贾诩的这番评价太史慈的话语感触尤深,开口附和道:“贾先生言之有理,所谓‘窥一斑而可见全豹’,前几日的一战,太史慈当真打得我是摸门不找。我每次组织的攻守之势在太史慈的面前都好像小孩子把戏般不值一晒。当是我败的极不服气,因为我连一次真正的与之堂堂正正交手的机会都没有,士兵们根本就是心无斗志,才一接触就全面溃退了。不过今日听贾先生的一番话,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