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部分 (第4/4页)
己看来要找机会回长安一趟,这个刘和的事情绝对没有那么简单,自己绝对不可以等闲视之。隐隐约约中,太史慈觉察到这似乎和自己手下的谋士有关,但是要他清楚地说出来却又有所不能,故此唯有放下此事。只是回信给吉平,要他沉着应付,不要再有所举动。等着自己回到长安再说。
()好看的txt电子书
想了一想,太史慈还是有点不放心,于是就给自己的妻子蔡文姬写了一封书信,希望她能够暗中调查下,关于汉献帝的事情太史慈只告诉了蔡文姬,毕竟蔡文姬乃是看着汉献帝长大的,自然对汉献帝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自己不在的时候由蔡文姬打点一切自然是最妥当不过。做过这些事情之后,太史慈才长出了一口气,拿起了另外几封书信,低头看去,都是一些好消息,比如田丰大军在西凉地区逐步稳固。正在征讨一些小股的叛逆部队;再比如张郃与高览在幽州北面又大有所获。公孙家族已经逐渐安稳,放弃了与青州为敌的念头。还有的就是田畴弄得幽州地方大治,建造新城,那些黄巾军士兵已经逐渐的安稳下来,在幽州开始了新生活,能耕田的就耕田。更有不少人向游牧民族学习了放牧技术,在幽州开始牧民生活,每年都有大量的牛羊被送到中原地区,以至于现在北方牛羊肉的价格变得低廉起来,吃肉对于百姓而言不再是奢侈品了;冀州的甄氏家族、辛氏家族、徐州的糜氏家族、并州地王氏家族、郭氏家族的生意已经进入了良性发展,这些世家大族在青州的改革和蓄意支持下不再依靠土地,只是以从事商业活动为主,但是财遇比原来不知道多了多少,这给天底下所有的世家大族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很有意思的事情是这些文人还是脱不了“名”重于“利”地观念,为了给自己地行为找借口,居然把若干年前管宁宣扬的那一套拿了出来,说孔子活着地时候就注重商业,孟子更是承认社会分工,商业必不可少云云,俨然是想要在失去土地之后为自己的垄断创造新的学术。这一点太史慈倒是不害怕;垄断的确不好;但是在现阶段还是有好处的;至少可以极大地改变重农抑商的思维方式;虽然现在天下地百姓现在对新〃五德终始说〃十分的认可;但是世家大族的这些人可就难说了;这些文人最擅长于篡改别人的本意;断章取义;以至于坏了天下的大事。
宋代;明代;清代的文人不是最擅长这一套吗?而且流毒日久;否则为何到了新中国建立之后;大部分中国人都在误解诸子百家的先秦散文?就连学生用的教科书中的
都在犯这种错误。都说后世的国人把中华传统文化丢弃了;可是太史慈却战斗这原因只怕不在国人和孩子身上;那根源都在曲解古人的程朱理学和所谓的道士身上;弄了一堆孔夫子做梦都想不到的糟粕来愚弄百姓;百姓就以为那就是孔子或者老子的本意;还能不丢弃这些东西?
所以;太史慈最怕的就是这些世家大族故意念错经;在这时代;虽然自己已经普及了教育;但是不可否认;在世家大族中因为数代的文化积累;世家大族的子弟还是才华横溢的;他们左右政治的能力也最强;改善世家大族的观念可以有效的避免今后政策的反复。现在已经有世家大家开始宣扬商业文明了,这就是一个好现象,用不了百年就可以让世家大族把经商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东西。更随着时间大族子弟因为长子继承制的原因而到各地开枝散叶,对于世家大族的改变不在仅仅是政策上的了,而是他们的思维观念上的革新
这东西一样讲究攻心为上。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