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4/5页)
水,登着台阶,歇了有四五气儿,终于到了庵院。每一个上印云庵的人,都要打一桶水上去。
把水倒在永远也没满过的大缸里,就可以拿个蒲团面对那棵老银杏树盘腿坐下,跟当值的中年尼姑聊天儿了。也可以让小尼姑领着到讲经堂和观星亭等地方转一转。
韦铭跟当值的一个中年尼姑聊了聊大千世界和一粒沙子的关系,便说了来意。中年尼姑不在乎求她的是市长还是书记,只说了两个字:随缘。
罗海见到了石锅和玉碗。尼姑们的生活水准真高,用玉碗吃饭,筷子也是玉的。印尼庵跟全国大部分名山上的和尚尼姑不同的是,不吃地方政府的工资,算是自食其力,当然也不用缴税了——印尼庵的商业开发问题,市里领导层一直有争议,旅游局曾有一个报告,建议在印尼庵下的等梯处,设一个收费点,有缘得到梯子的人缴200元,给一张入庵票——还没等市里有统一意见,印尼庵的十多个尼姑坐在市政府门前,静坐一天一夜不停地念经,用无欲无求,让领导们打消了收费的念头。
印尼庵因此却有了不一样的名气。某些,象罗海嘴里说的那位煤老板一样的,不把钱当钱的人,经常为了求一梯之缘,订下云湾等五星级大酒店的总统套房,一住就是一两个月,大大拉动了高档消费。
韦铭是云湾大酒店唯一一个拿到有缘贴的人,有些富商喜欢近水楼台先得月,经常会请韦铭到印云庵帮他们求缘,一般情况下,求四五次卦签,差不多就可以成功一次。韦铭因为这个原因,成了某些富人眼里福缘深厚的“善人”。
不是特别有交情的,韦铭一般不会陪着上山。
韦铭此次上山,为的是寻一个机缘,让费大伟能上印云庵感觉一下,没准儿,一下子就能解了他的寂寞和孤独。费大伟对皇岛市大文化投资项目有难以估量的宣传效应,做好了,费大伟这位祖籍就在皇岛市的洋中国人肯定不会忘本,进一步投资是顺理成章。有了费大伟,市里三驾马车的掌鞭人,便有了大干快上的底气,不用担心过度的举债,导致某些不可预料的政治危机。
韦铭跟罗海回到酒店,便开始琢磨素餐——等晚上,费大伟回来,先去求缘,若是一次不行,就在山中搞个小规模的素食野餐,第二天再求。
杨翼笔跟赵鼎宽通了电话,赵鼎宽同意了韦铭的提议。韦铭立即发派人手,在印尼庵下的山沟地坡里找野菜野蘑菇。
为了安全起见,杨翼笔请自己的校长夫人把大学里的两位植物学家也叫到了宾馆,还请了中医院的老中医,一起在酒店的房间里一棵一棵地检查刚采回来的野菜野蘑菇是不是有毒,有没有可食性。
费大伟回来以后,杨翼笔把晚上的安排,很有策略,看似很随意地跟费大伟讲了。费大伟听完,眼里有了些神采,特意打开窗子,朝印云庵的方向看了看。费大伟小时候在皇岛市生活的那阵子,印云庵上还没有尼姑,当时,还是砸四旧的破烂样子。
杨翼笔的提议,费大伟非常感兴趣。
稍事休息,韦铭和杨翼笔一起陪着费大伟去求尼姑的梯子。
没想到一次成功。
费大伟和韦铭上山,坐了蒲团,听经。杨翼笔回到酒店,召集接待处长、酒店经理等人商讨晚上的食谱。
事无俱细,为了大投资,为了皇岛市经济腾飞的文化名片,杨翼笔比谁想得都周全。 。 想看书来
第六章 爱上你了
罗海领着他的两个跟刀厨师在印云庵下的等梯处,把野炊用的一应家什都准备好了。他是第二手准备。第一手准备是云湾大酒店的大厨们精心制作的小满汉全席。
韦铭跟费大伟在印云庵落满银杏叶的院子里,坐了四个多小时,听了好几部一般的善男信女听不到的经文。
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