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 (第3/4页)

土地价格的优势,那一片本来就是河滩地,不存在拆迁和侵占农田的成本,只要沿江建起一条堤坝就能把这两千多亩全部圈进来,这么大的面积又相当于一个产业园区的大小,而实际土地成本不到产业园区的一半,我们完全可以参照产业园区的模式进行三通一平,如有必要还可以修建一条通往镇区的高等级公路。我们有了这样的先决条件,我想肯定会有人愿意来我们这里投资建厂的。”

“嗯,不错,有想法,更有办法。听你这么说,我都感到信心十足,继续说下去。”季发灵笑着道。

“根据原来的规划,镇的西面预留出来一块地,本来就是打算除了煤化工产业园区之外,作为预留产业基地,发展其他工业项目的。我现在的设想是以镇为中心,北部是煤化工产业园区,东部为水泥厂项目,西部引进能大量消耗人力资源的项目,形成三星伴月的态势,用产业来支撑青山泉镇的发展。要是这些项目能够顺利落地,到时青山泉镇的城镇人口将比现在增长十倍而且在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我们还要打造优质的人居坏境,集消费购物、娱乐、产业集聚为一体,把镇就当做一个城市,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另外在农村,通过新村建设,依托项目,最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说着,李睿见季发灵正在皱着眉头思索着,好象还一下子没有消化他刚才的话,连忙又解释道:“简单的说,就是强化城镇改造,增强城镇的辐射和聚集能力。在广大的农村,加快道路、养老、医疗、学校等硬件建设,有条件的村可以实行农房统一规划,集中安居,政斧加大公共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实现资源共享。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农民不用进城就可以充分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上学、医疗保障、生老病死的照顾等等一切政斧福利,公民权利的平等化。我们国家的特殊情况,不可能让所有的农民都涌进城来,城市也不可能容纳这么多人,迟早会在农村就地消化,这样就可以实现乡村城镇化。”

“资金从哪里来?你思考没有?就算你能引进水泥厂,西边预留的产业基地能够形成新的产业规模,但是这毕竟是需要时间的。要想达到你所说的的实现乡村城镇化,那可是一笔天文数字。”季发灵一语中的道。

李睿微微一笑,对于这点他早有办法,而且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七八年后各地兴起的土地财政,而且随着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这个土地财政无疑就是各地政斧用于城市发展的大杀器,经久不衰,一直到二十年后各地的地王还在层出不穷。但尽管到了后来大家都在喊房价太高了,买不起放了,但是不得不承认,正是由于这个土地财政的出现,使得各地的城市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姓,发展到一定程度,势必会出现各种问题和矛盾,但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对于目前青山泉镇来说,借地生财,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所以听到季发灵发问,他不慌不忙地回答道:“资金的来源就是一条:借地生财。调整青山泉镇城镇整体规划,在原来初步规划的镇区六横九纵的基础上,我想以流经镇前面的小清河改造为中心,拓宽两岸的城市规划面积,现在的规划面积为八平方公里,我想调整后的新规划可以达到十二到十五平方公里。小清河两岸搞土地开发,建楼盘,所得的土地收益和税收等,除了用于城市的功能建设外,还有一部分可以拿来反哺农村,如果再争取上级的农村建设资金,加上村民的投工投劳,分期分批规划、实施,就可以逐步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

季发灵听得眼睛一亮,他的任期还只有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除了煤化工产业园区之外,他也一直想再留下点什么东西。青山泉镇的小集镇建设试点显然又是一个机会,但是该如何把握这个机会,他却一直没有个完整的符合实际的思路,听了李睿的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