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部分 (第1/4页)

镇海军入驻镇江府,其营寨自然而然的夹着江阴军排开,李世修自然也明白当时镇海军四厢都指挥使苏刘义打得算盘,而且对于自己的几斤几两也很是清楚,所以毫不犹豫的站在了叶应武这边,算是比较早的从龙之臣了,只不过因为他这个江阴军知军很不起眼,偏偏叶应武一直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顶替李世修,所以李世修也就只是一直在江阴军默默无闻罢了。

但是这个人在历史上的作为叶应武还是清楚的,没有他一手改变的另外一个世界中,在蒙古大军横扫整个江南的时候,李世修率领江阴百姓和守军据城死守,后来南宋朝廷在临安投降,整个江南只剩下江阴军一处未降,伯颜盛怒之下以屠城作为威胁,一向爱民的李世修犹豫再三之后,终于还是开城投降。

虽然最后李世修还是选择了背叛,不过叶应武却很能理解他,毕竟他拼命抵抗了,尽到了一个大宋臣子的责任和义务,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地父母官而不是守卫城池的将军,他的任务更多的应该是保全城中百姓的性命,一个为了成全自己忠烈之名,却将阖城百姓弃之于脑后的官员,在叶应武看来是忠诚之士,却绝非为民之臣。

当然,历史再一次证明,江阴百姓并不是苟且偷生的孬种,当三百年后满清的铁蹄再一次踏上江南土地的时候,江阴用鲜血和勇气证明了华夏民族的气节,尚未亡于崖山!

叶应武当下里沉声说道:“李知府贵庚?”

李世修一惊,急忙答道:“启禀殿下,下官今年三十有三。”

“倒是年少有为。”叶应武感慨了一声。

而大堂中所有人都惭愧的微微低头,李世修更是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年少有为,别说这大堂上了,放眼整个天下,您明王殿下敢自称第二年少有为的,恐怕谁都不敢称第一。一时间不知道叶应武是在赞赏自己还是讽刺自己,李世修也不敢作答了。

意识到自己似乎说错话了,叶应武有些尴尬的摸了摸鼻子:“朕没有别的意思,朕就是想问李知府,有没有兴趣下南洋?”

“下南洋?”李世修下意识的惊呼一声,旋即意识到自己君前失仪,急忙躬身,“臣罪该万死,还请殿下恕罪。”

叶应武轻轻咳嗽一声,李世修刚才的表情她也看到了,显然这位李知府可并没有做好下南洋的心理准备。毕竟对于大多数甚至全部的大明官员来说,南洋即使是有金矿,和荒蛮之地也没有什么区别,被明王殿下派往南洋,和发配流放有什么区别?

更何况李世修现在是什么位置,临安府知府。临安府是两浙东路的第一大州府,前宋的都城,更是江南仅次于南京的重镇,即使是现在临安府知府的含金量比之往昔有所下降,但是也绝对是明王殿下的心腹、受到殿下赏识的人才有能耐坐到这个位置上。

和临安府相比,南洋又算得上什么。

见李世修战战兢兢的样子,叶应武不由得摇了摇头,自己毕竟还是高估了这些官员的前瞻性,毕竟只有自己是从后世穿越来的,知道南洋的重要和财富之多。看到李世修是什么样子,叶应武就能够想象其余官员是什么样子了。不过他只是伸手撑住桌子,沉声说道:

“大明南洋北路的安抚使朕还没有想好,不知道李卿有没有兴趣?”

安抚使?即使是马光祖这样见识过太多风浪的老狐狸,也不由得脸上抽搐了一下。不管南洋是不是贫瘠,是不是刚刚纳入大明的版图,这一个安抚使和临安府的知府,可不是一个档次上的官员。

一个是地方父母官,一个是封疆大吏,安能同日而语?

更何况大明征服南洋之后,对于南洋的行政规划也已经落实到位,整个南洋划分成三个部分,南洋北路、南洋南路和安南路,而南洋北路便是管辖吕宋岛屿,甚至据说朝廷还打算把崖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