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3/4页)

河流域的最后的帝国

在阿淑尔巴尼帕于公元前639年灭亡强敌埃兰后,记录亚述功绩的王铭不再出现了。帝国肯定陷入一定的危机中。很可能各地的起义和宫廷政变不断发生。据希罗多德,在伊朗高原、里海东南岸形成的印欧语的强国米底一直是亚述的强敌。伊朗地区广大地区一旦形成统一局面,古代近东的政治地图面积会向东扩展几倍,而由两河流域和埃及占主导的政治平衡立刻就被打破了。伊朗的文明向东扩展将使古代西亚能够和东方的中华文明相接触。米底和波斯帝国向西扩展和,对同属印欧语系的小亚细亚希腊各城邦的征服使亚洲和新兴的欧洲文明开始交往。原是分立的、模糊的古代各文明地区,突然连成一片,互相交融。正是在与希腊文明交融的过程中,古老的两河文明和埃及文明逐渐死亡,新的希腊文明、波斯文明、中亚文明和*文明在这两大古老文明的基础上建立和更迭,以独立发展为文明特点的近东地区进入了世界文明相互交融的新阶级。

约公元前624年,米底的一个强大的王夸克萨瑞统一了米底各部,成为亚述的强敌。公元前626年,阿淑尔巴尼帕和听命亚述的巴比伦王先后死去,使迦勒底部落的首领那布帕拉萨尔夺得巴比伦的王权(前625—前605),成为亚述在南方的劲敌。在这生死存亡之秋,亚述内部爆发了争位战争。公元前614年,米底和巴比伦军结成盟友,攻陷亚述千年古都阿淑尔。公元前612年,联军北上,围尼尼微三个月后破城,灭亡了亚述帝国。迦勒底巴比伦王朝在亚述帝国的基础上建立了两河流域的最后一个帝国,史称“新巴比伦帝国”。巴比伦的迦勒底王朝在亚述帝国灭亡后,继承了亚述在西亚的霸权,但是新帝国完全放弃了亚述的几个被严重摧毁的城市。这一严重的失策使巴比伦失去了两河流域北方的盟友,只能独立面对东方强大的波斯人。

巴比伦王的注意力不在贫穷的暂时友好的伊朗高原。他急于接手亚述在西方叙利亚的富饶行省和出海港口。公元前607年至公元前605年,英勇善战的王太子尼布甲尼撒率军西征,在幼发拉底河岸和已控制库穆赫行省的埃及军队相遇。经过三年多的多次较量,尼布甲尼撒攻克了西方的桥头堡卡尔凯美什,歼灭了埃及在亚洲的军队。公元前605年5月8日,当尼布甲尼撒在北叙利亚的哈马忒地区追击埃及军队时,那布帕拉萨尔死去。王太子急驰归国,继承了王位(前604—前562)。尼布甲尼撒在其元年(公元前604年)西征腓利斯丁城市阿什克龙,俘其王。随后,他连年在西方用兵,在他头三个统治年(前604—前602),他每年都率军与叙利亚不肯屈服的小国家作战,连连得手。第四年(公元前601年),他企图南下埃及,但未能获胜。第六年(公元前599年),巴比伦军队进入*地区进行掠夺。第七年9月至12月(公元前597年)巴比伦王攻陷了犹太王国的首都耶路撒,俘其王,将近万名臣民带往巴比伦,这就是犹太历史上有名的“巴比伦之囚”。一个犹太王族被任命为巴比伦的藩王。第八、九年和11年,巴比伦王仍在叙利亚进行征服。第九年(公元前596年),尼布甲尼撒首次进军底格里斯河地区。第十年(公元前595年)9月,巴比伦国内发生一次内乱,尼布甲尼撒果断地*了叛军。尼布甲尼撒的征战成功地建立了巴比伦在叙利亚的统治。据《旧约圣经》,在尼布甲尼撒的第16至18年(前589—前587),犹太国王再代基亚和埃及结成同盟,反叛巴比伦的霸权。巴比伦军再次攻陷了耶路撒冷城,严惩了反叛者,将近千人掠往巴比伦,将犹太国置为巴比伦在西方的一个省。后来巴比伦围困腓尼基城邦推罗13年才征服了该城。在他的第38年(公元前568年),尼布甲尼撒再次进攻埃及。利用大批战俘和战利品,尼布甲尼撒在巴比伦城内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