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3/5页)

k纯金,只铸了一千个就毁版了,极有收藏价值。市面上买不到,放了十年八年,弄不好值个十万、八万的。”

“这么重的礼,我怎么敢收哇?”

“穆老,莫负了柳市长的一番心意。”

一行人赶快退出,匆匆向穆老告辞。又在院子里的几个山头上挨家挨户跑了一遍,如此这般,口干舌燥,王道广不厌其烦,说明柳王明如何重视关心老干部,如何在百忙之中不忘记老前辈为新阳作出的贡献,一连两天,王道广马不停蹄,东跑西颠,整整走了三十三户副地级以上的老干部,仅仅只有四个投靠子女在外地休息的和五个在上海广州住院的没跑到,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一身臭汗,王道广硬是让这些老干部对柳王明刮目相看。王道广把走访结果、特别是老同志的夸奖和评价向柳王明汇报,满以为这件事办得圆满,可以告一段落。

“你们辛苦了,但事情没有办完。那几个在外地治病的老干部,你们办公室安排个副主任,代表我一个个去看望。除了送礼品外,还要送慰问品。在外地休息的老同志也要去看望,代我向他们问候,并汇报新阳近两年的变化,征求他们对全市工作的意见。好不好?把工作做细点,呵。”柳王明一挥手,不容分说。

生死博弈 十七(4)

“柳市长,通过这次中秋节走访,给我很大的启发:应当建立一个市政府领导走访老同志的制度。这对沟通政府和老同志之间的思想,取得老同志的支持,很有好处。”

“制度?”柳王明吃惊地看着他。

“是啊!”

“你不懂,道广。傻瓜才去搞什么制度嘞。”

这回轮到王道广傻眼了。柳王明不好给他解释,他从心里嘲笑王道广的天真。制度是什么,是捆领导者手脚的绳索。不会当领导的,喜欢用制度管人管事;会当领导的喜欢随意管理。再说,制度使领导和老百姓的活动空间一样大,那还有什么领导和群众之分?谁还愿意当领导。你想想,如果这次中秋节慰问是“制度”规定的,那谁还感谢你柳王明。没有制度,柳王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看,也可以不看;可以这个月看,也可以下个月看;可以带着礼品看,也可以不带礼品看。明年柳王明当了市委书记,还用得着这么费事吗?

王道广不懂政治!柳王###里说。

生死博弈 十八(1)

柳王明在折腾市政府全体会议的时候,李树生在北京参加经济学届一个学术年会。他热爱自己的专业,忙里偷闲,利用双休日,听一些经济学界专家讲座,会会老同学,了解宏观经济动态,接受一些新信息。柳王明又是政府全体会,又是新闻发布会的情况,有人向他作过详细汇报,听后心情有些沉重。换届在即,柳王明利用政府全体会议,笼络一批老干部,在新闻界造势,往自己脸上贴金,把新阳近年发展变化全囊括在自己的政绩册上,他企图强加给新阳社会舆论一个观点:新阳的发展是政府领导的结果,政府的政绩在于有个得力的市长。他把市委丢在一边,把市委班子全体同志辛勤努力一笔勾消,大有“东方红,太阳升,新阳出了个柳王明”之概,李树生内心很生气,也很好笑。你柳王明贪天之功归己有,就不怕胀破肚子?四套班子,三十多个厅级干部,人家都没干事,就你柳王明一个人有能耐?全市各级干部各级组织都形同虚设,就你柳王明是救世主?在他看来,柳王明的所作所为,简直匪夷所思。稍为有些素养的人,在这样的敏感时期,应当有所顾忌,未免瓜田李下。他倒好,赤膊上阵了。既然这样,李树生也不能过于“谦谦君子”。他感到柳王明这些伎俩实在小儿科,最终会弄巧成拙。等于把自己推到了广大干部的对立面,等于给自己制造掘墓者。但无论如何,他要组织反击,要把柳王明窃来的这件闪着政绩光环外衣扒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