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皇帝的困境 (第3/4页)
没回答小厮的问话,而是急切地想证实,“外面是打雷下暴雨了吗?”
“回老爷,是,外面下着瓢泼大雨,外面回廊里全是雨水。”小厮以为他是想起夜,解释道:“幸好雨落之前,小的将恭桶提了进来,如果老爷想起夜,小的扶您去洗漱间解决。”
华绍金眉头紧紧皱起,让小厮掌灯,“如今正是稻谷结穗的关键时刻,怎么老天就不能天晴几天?”
小厮边掌灯一边附和:“谁说不是,这几日,这天就像被谁捅了个窟窿似的,大雨就一直没有停过。”
主仆俩的心情沉重。
外面风声、雨声、雷声交织在一起,在漆黑的夜里,无端的让人心里感到恐慌。
一时睡不着,华绍金脑子里想着过几日案桌上的水患奏折,这下又要堆不下了。
其实早在前半个月黄河中下游洪水就已经达到了峰值。
七八天前,黄河有少河段承受不住洪水的压力,已经冲毁了两段河堤,形成了缺口,洪水泛滥,灾情严峻。
只是他们文官提议拨款救灾,放粮安置灾民,但事情到了户部尚书那儿卡了壳。
户部尚书哭穷,说户部的仓库都干净的可以让老鼠搞运动联赛了。
江山是李氏皇族的,最后没有办法,逼得新皇从内库拨了一笔赈灾款用于灾区救灾。
而新皇的意思专款专用,银子交到谁手里他都不放心。
特别是外廷的官员。
新皇想委派特使前往灾区救灾,但被文官驳了回去。
以华绍金为首的文官集团,他们不管新皇说的对不对,他们都不允许新皇让内廷插手外廷之事。
文官集团的理想皇帝就是听话的皇帝。
新皇就是他们作了决定后专门盖章的工具人,万事他们作了决定只需要新皇盖章确认就可以颁布天下。
华绍金想着想着,便想起了被他打发到岭南去了的谦王。
不管是作为儿女亲家,还是作为朝廷的左仆射,他都不看好谦王。
雷雨天气同样影响着兖州和青州的叛军。
新皇下旨命幽州、冀州、徐州、豫州,四路联军同时向叛军发起总攻。
战事本来已经处于胶着状态,被这一场连绵大雨打破了。
北方距离秋收还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可就在这样青黄不接的季节对叛军发起总攻。其他不说,几十万兵马光人吃马嚼,每天消耗的粮草就是天文数字。
四路联军的粮草一项就够朝廷喝一壶的。
四路总兵纷纷向朝廷要粮要银,甚至用出兵威胁朝廷,不拨粮拨银,他们就不出兵。
奏折送到建康,朝堂上又出现争执的一幕。
朝廷上的各方势力的官员,争吵不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新皇只能坐在龙椅上干着急。
因为文官不统一意见拿出个有效章程,接下来的事不好安排。
救灾要钱粮,剿叛军要钱粮,所有的压力全堆到了新皇的肩上,压得他喘不过气。
有时深夜,他甚至会想,自己争夺下这个皇位真的做对了么?
“代义,你说朕适合坐在这个位置上吗?”
被雷声惊醒的代义站在龙榻边,他本来是服侍惠元帝的贴身太监。
只因惠元帝宾天后,他便被新皇留在了身边。
此时,他低着头面无表情的回道:“皇上,您先皇钦定的皇位继承人,如果您都不适合坐在这个位置,那天下间谁有这个资格?”
“朕自从坐在这个位置上,每天从醒来开始就在为各种事烦心,朝廷缺这缺那,那些个文官勋贵一遇上事就找朕,既然找朕解决事那就听朕的呀,可他们又总是有自己的主意,朕所主张的所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