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4/4页)

大都督。还有桂州的李世贤,吴州的罗慧方,东阳的陶子定,越州的顾子元,三吴地区的陈正绪、萧思行、萧世略等。一时,“陈之故境,大抵皆反,大者有众数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执县令,或抽其肠,或脔其肉食之,曰:‘更能使侬诵五教耶!’”叛军声势之大,甚至达到船舰被江、周亘百余里的规模。

不难发现参加这次江南的大规模起义的势力主要是江南的世族豪门以及宗教。如在江南世族豪门沈家就有沈玄桧、沈杰、沈能、沈雪等人参加,而沈家在江南尤其是南陈后期“宗族数千家,为远近所服”;且沈家是南陈的国戚,先后有南陈开国皇帝陈霸先的女儿会稽公主下嫁给沈家,后有沈家的沈婺华进入南陈**做了陈后主的皇后。其他姓氏的世族门阀有吴、陆、张、陶等都有人起兵,还有就是南陈皇族宗室陈姓和逃入南陈的后梁皇室遗族萧氏也有人趁机起兵,至于宗教的势力从他们起兵的口号“更能使侬诵五教耶”就能找到它的存在。

这场大规模的起义反叛一时间让江南烽火连天,这对大隋和杨坚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而镇守江南年幼的秦王杨俊对于江南局势根本无法掌握与应对。于是杨坚只好下诏让内史令杨素领兵平叛,同时给并州总管晋王杨广下诏让他回长安、前往江南接替他的弟弟杨俊镇守江南。

领兵平叛的行军元帅杨素,在隋代的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但是很多人知道他并不是因为他能力的出色,而是他“错误”的帮助杨广登上皇位。按照隋书里面的说法杨素是“专以智诈自立,不由仁义之道,阿谀时主,高下其心。营构离宫,陷君于奢侈;谋废冢嫡,致国于倾危。”连隋朝灭亡的责任都推在了杨素的头上,奸臣的帽子算是铁板钉钉了。但是杨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如果全面地去评价杨素,我觉得杨素是一个“能臣”,在隋能够知道与他匹配的人我个人觉得只有隋的另一个“能臣”高颖,他们两个都是上马能领兵打仗下马朝堂能治国的能人。

杨素是弘农华阴(陕西华阴)人,弘农华阴杨氏在当时注重出身门第的南北朝以及隋唐都是名门望族,据说杨坚本来不是弘农华阴杨氏的杨氏人,但是做了皇帝之后为了提高自己的出身门第果断地说自己出身弘农华阴杨氏,这样弄得杨素就有点像是皇室宗亲了。但是杨素的出头跟这所谓的皇亲关系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他出生官宦世家,祖父杨暄,做到北魏辅国将军、谏议大夫。父亲杨敷,北周汾州刺史。杨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当时的人多不了解杨素,只有他的从叔祖北魏尚书仆射杨宽,每次在子孙面前提起杨素时总说:“处道当逸群绝伦,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后与安定人牛弘(后任隋朝礼部、吏部尚书)同窗共读,知识渊博,在文学、书法上均有造诣,史书称其“研精不倦,多所通涉。善属文,工草隶,颇留意于风角。美须髯,有英杰之表”。他从小就好学,熟通经史,文章写得极好,另外还写得一手漂亮的草隶书法。当然我们说他文章写得好,那么好到什么程度呢?当时的北周武帝让杨素起草诏书,杨素“下笔立成,词义兼美”,让北周武帝都极为赞叹,可见杨素的才学。

有了这样的才学,再加上杨素的家世,走上仕途便是理所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