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部分 (第1/5页)

大宋天武军各厢都指挥使身先士卒,率军死战,战旗开出,死不旋踵,功勋依次并列排开。

天武军前厢都指挥使江镐,进天武军四厢都指挥使,并加黄州知州、轻车都尉,前厢都虞候尹玉进天武军四厢都虞候,并加蕲州知州、上骑都尉。

天武军左厢都指挥使王进,进神策军四厢都指挥使,并加郢州知州、轻车都尉,左厢都虞候唐震,进神策军四厢都虞候,并加郢州通判、上骑都尉。

天武军中军都指挥使杨宝,进神卫军四厢都指挥使,并加京西南路安抚副使,镇襄阳,加轻车都尉。天武军后厢都虞候边居谊,进神卫军四厢都虞候,并加京西南路制置使,镇襄阳,加上骑都尉。

天武军四厢都虞候文天祥,进京西南路安抚使、沿江制置副使,知襄阳,加国子祭酒,统领京西南路战事。

湖南安抚使、鄂州知州汪立信,进荆湖北路安抚使,沿江制置副使,知鄂州,统领荆湖北路战事。

天武军总领兵甲粮草江铎,进京西南路总领兵甲粮草。

兴州通判陆秀夫,进兴州知州、沿江制置副使,统领江南西路守备之责。

郢州水师于战后重建,与兴州水师、荆湖水师各屯驻地。另外范文虎等贾似道的亲信将领也是多有赏赐升迁,当然在天武军赫赫的光环之下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对于朝廷如此厚重的奖赏犒劳,叶应武倒是没有太大的感触,毕竟自己拿下了襄阳之战胜利的果实,就应该得到这样的奖赏,只能说是贾似道和翁应龙还挺识相。

而天武军各厢都指挥使的升迁也是板上钉钉的,毕竟叶应武越走越高,不可能依旧占着天武军四厢都指挥使的位置不放,这一次让给江镐,也是因为这小子或许能力比不上杨宝和王进,但是却是对叶应武最为熟悉、和叶应武最为亲密的,所以天武军各厢对于他的接受能力自然也是最高的。

以天武军前厢为基础,扩编天武军,人数五万人;以天武军左厢以及鄂州屯驻大兵为基础,扩编神策军,人数五万人;以天武军中军、后厢和襄阳守军为基础,扩编神卫军,人数八万人。

再加上留下来的各地守军,叶应武在襄阳一带要集中二十万兵力,把他们都交给文天祥,放眼整个天武军,也就只有文天祥能够担得起这份重任,将襄阳这个至关重要的北伐基地以及二十万北伐主力经营好。再加上杨宝、边居谊、邓光荐等人的协助,这已经足够了。

更何况叶应武把谢枋得也直接调到襄阳,和牛富搭档驻守樊城。不过自家兄长就要委屈了,还得作为一个小小知县蹲在通山县,毕竟通山县对于天武军来说,是心脏,是动力的源泉,不容有失。

至于自己么,叶应武坐在马背上,下意识回头望向东方。

临安,某叶应武这一次,却是要载誉归来!(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地同此悲

ps:这是字数最少的一章,绝对不是鄙人偷工减料,而是因为认为任何的其他故事,都不配和这一段文字放在一起。

咸淳三年二月初二。

民间所称,龙抬头是也。

襄阳城西,岘山。

巨大的摩崖石刻下,一条条白幡迎风飘动,天地之间一片肃杀之气,仿佛那刚刚萌动的春意,也都要被扼杀在这肃然当中。沿着山岩,放眼望去,战旗漫卷,军列森然。一排一排的刀枪剑戟,无声地直指向朗朗穹霄。

文天祥一身大宋官员朝服,静静地伫立在摩崖石刻下,风吹卷他的衣袖,划动他的肌肤。不过这个即将走马上任的襄阳知府、京西南路安抚使,此时却是目光炯炯,看向前面的高坡,没有丝毫的表情。

山坡之上,一座巨大的石碑昂然指向天空,仿佛下面站立的森然阵列、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