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4/5页)

“父亲,您找我?”某个春风和煦的下午,冯氏差人将女婿李氏叫进了东院。

“嗯,想问问你那侄儿何时入京?”冯氏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他垫着后腰,和瘸着腿需要拄拐的贾氏坐在榻上下棋,钱氏沈氏品着美酒,在一旁玩投壶。经过这几日将养,除了贾氏,兄弟几个的伤也不那么明显了。

“左右不过七八日吧,”李氏按照信中写的日期大概推算了一下:沿江走了一个月的水路,上了岸又走了半个月的陆路,最快也就在这几天了。

“他的事情我应下了,你也不必再费心思推着你妻主前来做说客,哎,真是难为老二对你这样上心…。”

众人的笑意都挂在脸上,年轻的李氏有些不好意思,“父亲说笑了……”

“我想过了,教一个也是教,教两个也是教,”冯氏落了棋子,继续道,“所以我又应下了贺兰家和黄家,他们眼下都在京中,你去叫人再收拾两个院子出来,和咱家的小子们住在一处,我方便些,府里也热闹些。”

“是。”李氏躬身施礼,出了东院,却存了满肚子的疑问:河西贺兰氏,山南黄氏,都是鼎鼎有名的望族呢,公公之前不都是推拒了么?这是受什么刺激了?

没错,冯氏之前已经婉拒了贺兰家与黄家,这回的态度变化之快,除了长跟冯氏搭伴儿的三位叔公,谁也闹不明白。

其实说白了,冯氏能有这态度,还不是古氏给刺激的。当时双方在凌云峰上茬架,古氏嘴上不饶人,骂完了冯氏,还连带着骂了冯氏的女儿梁波,说她就是个一根筋的傻犊子,没有他儿子,梁傻犊子一辈子都娶不上夫郎,擎等着当光棍吧!

就是这么一句,刚好戳中了冯氏的心窝子。有时候想想,梁波可不就挺固执嘛,但凡认准的事,撞了南墙都不见得回头,搞不好除了马天瑜,她真不会娶任何人了。不过话又说回来,没准是梁波眼界窄,没见过好的也说不定。毕竟她年纪小,见识浅薄,如果能结识更优秀的儿郎,也许就改变心意了,到时候娶了别个,活活气死姓古的!

至于上哪儿找些才貌双全的郎君给梁波去认识,眼下就有个很好的机会。冯氏完全可以借着指教嘉郎的名义,把这些出色的美人儿弄到府里来,多相处几日,总有对上眼的郎君吧?而广陵郡君冯氏有的是法子叫梁波看上的人落选,到时候这孩子不就是梁老三的么?

“哥哥这一招,实在是高啊!”冯氏将私心全盘托出,三位兄弟就差没当堂给冯氏五体投地了。

冯氏勾着唇角,眉眼间是止不住的得意,仿佛这天下最优秀的儿郎已经嫁给了梁波,连帝王都要自愧不如呢。

……

梁府北院热闹起来了。三日内,河西贺兰家的贺兰若昀住进了飞羽堂,山南黄家的黄子遥搬进了浮碧斋,又过三日,江东吴郎在长姐吴妨的亲自护送下,进了京都,直接拐进了梁府北院缀锦轩。三位郎君在梁府也只带了自己最亲近的小厮仆子,其余都留在了各家在京中的宅邸。梁家的热情周到自不必提,郎君们亦都是权贵出身,偶而有什么水土不服,也很快都适应了。

“瞧瞧,多好看呐,就是早些年宫城里的贵人们,又哪里比得上你们三个。”这当中最高兴的便是冯氏了,他细细端详着眼前芝兰玉树般的郎君们,笑得合不拢嘴,那点小心思呼之欲出,得亏贾氏在一旁稳着局面:“哥哥,家里很久没这么热闹了,你看…。。,是不是该把老三叫回来,咱们聚在一处乐呵乐呵,她都多少日子没着家了。”

“对对对,”冯氏一拍脑门,“瞧我都高兴糊涂了。”

冯氏打发自己最得力的管事去接梁波。他自己心情好,天气又不错,遂将府里的男子都聚到一起,在贾氏的建议下,带着众人进了自家的沁芳园,坐了画舫,游小湖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