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3/4页)

莫钟书一下子就兴味索然,观火须得隔岸,如果大火烧在家门口,那就不好玩了。刚才的兴奋瞬间消失殆尽,开始琢磨对方接下来可能采取的手段了。

上辈子的父母有个好朋友,政治系的教授,他经常来家里和父母一边喝茶一边天南地北地闲聊。他们聊的内容很多很杂,不管是一条新闻,还是一个电视情节,只要有争斗,他们都可以联系到《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上去,上纲上线地分析一番取乐。他有时也会在一旁静听,听了就跟着傻笑,可是笑完了回味起来却又觉得很有道理。

人类历史发展了几千年,可是不论古今中外,不论世界大战还是地区冲突或者商战情战等等,所有的争斗归结起来不外乎就那几种,用到的谋略计策都可以用三十六计来概括。

这些年来他冷眼旁观,莫府里的情形亦是如此,想来罗姨娘再高明也超不出这个范畴。

她们之间那些明争暗斗大小动作他都看得明白,稍加思考也能想得出对策,只是他自认为是条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整天挖空心思地算计别人在他看来就是浪费生命。他珍惜生命,苏姨娘拼尽全力把他生下来不是让他与这种人周旋的,才懒得为这些人浪费脑细胞。

总而言之,他的办法就是一如既往地以不变应万变,退避三舍,瞅着机会就戏弄她们一下。

这天罗姨娘又来了。她一进门,莫钟书便跟老太太谈起了书画。他以为罗姨娘家里是小镇上开酒楼的,顶多算个小家碧玉,对这些所谓高雅艺术应该接触不多,找个她不能插嘴的话题,晾她半天,也许她就不来自讨没趣了。(本章节由网友上传&nb)

哪知道罗姨娘谈起这些来头头是道,提到当世名家的画法流派更是如数家珍,显然是下过一番苦功的。她口中说着,手上还不停,殷勤地给老太太捏肩捶腿。

莫钟书瞟了她一眼,话风一转,开始说起了南北美食。罗姨娘真是家学渊源,虽然十指纤纤不沾阳春水一般,厨房里的十八般武艺也是样样精通。莫钟书会做的菜式不多,但过去走南闯北,吃过的特色美食不少,还曾经是几个美食论坛的常客,看过的帖子林林总总数不清,虽然动手能力不强,理论知识却是丰富之极,此时便随口道些出来。

罗姨娘很是诧异:“五少爷怎么懂得这么多?”君子远庖厨,富贵人家的少爷本该连厨房里的家什都不认识几样,且他满打满算也才七岁。

莫钟书一脸谦虚:“我是从曾祖父留下的藏书里看来的。”

罗姨娘马上就夸赞他聪明好学,小小年纪就满腹经纶。

莫钟书前面花了那么多力气来铺垫,可不给她歪楼的机会,马上又把话题扭了回来,开始大谈特谈“佛跳墙”的美味。

罗姨娘茫然:“佛跳墙?我没听说过。”

莫钟书淡淡一笑。天下事你没听说过的多了。

“据说,某高僧外出远游,夜宿旅店,正好隔墙人家以此菜宴奉宾客,高僧嗅之垂涎三尺,顿弃佛门多年修行,乃跳墙而入要求同享。‘佛跳墙’即因此而得名。这菜有诗赞曰:‘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莫钟书煞有介事地念了两句,又摇头叹道:“可惜呀,咱们府里几个厨子厨娘都不会做。别说是我,就连见多识广的老太太都没能尝上一口。”

罗姨娘果然上钩,以为是个拍马屁的好机会:“老太太也想尝么?那你给我说说做法,我明天试着做做。”

“这菜可不简单,要用到几十种原料,花费许多工夫才能做好,我可不敢劳烦姨娘。”这就叫欲擒故纵。

“不劳烦,不劳烦,我正想愁不能孝敬老太太呢。”

哼哼,这可是你自己说的。莫钟书等到了这一句,便不再卖关子。他先说做“佛跳墙”要用到的原料:“鸡鸭、羊肘、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