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上十几两银子,最吃惊的是大门口的外卖,除了馒头包子在卖,还有单人套餐的,一筒热豆浆加两馒头,用竹筒装热豆浆真是好主意,还有够一家之用的套餐,花样更多,汤加点心,任你选,全是热气腾腾的。早早门口笼屉还没摆好,就有人在寒风中等了。这大冬天,天还没大亮就有人排队了,真是少有,后来一问才知,前二十位支助读书人和老人,只要家里有六十岁以上老人的可以来领,读书的,只要是有学堂的凭证,也是可以过来领。排队买新鲜,这个道理乔掌柜是懂的,还有的就是队排越长人越多的这种心理乔掌柜也是清楚的。
巳时一过,一楼早餐便开始收了,但生意还是照做,换的是一楼小厅的摆设,原来早餐的花样,被中午的菜样代替,原料装盘,摆的美美的,让人一看就想吃的架式。中午客人过来先是落座,然后过来小厅点菜,点菜的时候,有小二伺候着,点完菜再回去喝着茶水吃着开胃的小菜,等大餐。二楼则不同,上二楼的用的是有插图的菜单,进包间的更不用说了,很多一看就知道是老客。忙到申时,徐掌柜才拉着乔掌柜吃了点东西,然后就直奔学堂。
………【第二章 风起潇湘 第四四节 潇湘学堂】………
学堂是借了董大家族的学堂,董大祖上可推到宋朝,出过宰相,出过翰林学士,元朝无人入仕,行商的有,更多的是做乡绅,总算保住了这份家业,到了明朝,对汉人开了禁可以科考入仕,但经过元蒙之后,董家虽然出了不少读书人,但读出头的并不多,也只是贡献了些秀才,出仕的官员最大也就是一个县令,还是旁枝的,不过荫着祖上的家业,家学祠堂规模完好。加上董大与张浩的关系也不错,此次潇湘记长沙府的培训活动,要找学堂的时候,董大便应了下来,正月里,空着也是空着,做个人情也是好。
徐掌柜是自动请缨帮张浩料理这些事的,老板就是应该这样当,出面联系拉个线就行了,跑腿实施的活,交给下人,潇湘记自重新装修开门以来,生意一直不错,老徐掌柜想着儿子能把这个生意量保持并做的更好,不想他分心,帮着他分担了不少,另外还有一个就是,操心的命,息不下来。小徐也是看到潇湘记有的老人在店里从天亮做到天黑,蛮精神的,结果了孩子怕老人年纪大还在外面做工,被人骂不孝,结果弄回家养着,没养一年就死了,做惯了的人,有的是息不下来的。
董家的学堂是标准制式的,有小山,名曰笔架山,四周有水塘,名曰砚池,有一小桥通到笔架山上,桥名,文星桥,学堂前有个小小的孔庙,后面便是两间课室,边上还有几块菜地,再后边是几个房间,原来房间是请老师住的,过年了,老师们也回家了。
徐掌柜只是过来看看,要确保这学堂窗不漏风,桌椅**合不合用。两个课室,一大一小,大的那个可以用。早早的,徐掌柜命人先抬了个煤炉过来,怕冻着这些个管事们。
王动事先问了下张晋湘人事安排,张晋湘对长沙府的各位掌柜很熟悉,大多都是信的过的人,但这些人年龄也都不小了。好在每个店只要是掌柜年龄大的,总会有一个年龄不大的管事,王动想着就从这些管事培养起。先在长沙府试,这批人回去将推动潇湘记内部管理制度的改变,长沙府顺利的话,就是整个湖广路,然后就是两京,北京和京城南京。
五天的时间,课排的满满的,上午有张浩和小徐掌柜过来说新的规章,很多新的东西要讲,店里人手的安排,每个不同位置的人的要求,级别,奉银,奖罚等,下午是由王动请了的几位老师,有位从王爷府里请来的,讲礼宾,一个是潇湘记的大厨师,介绍怎么样创新的菜式,有一堂课是张科过来讲,讲的是官衙官制,王动也会来讲,讲帐务,讲人事。
当日晚,人陆陆续续都到了,乔掌柜负责去接待安排,机灵的人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