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部分 (第1/4页)
死路呀。
张晋湘慢慢的不再对王动每天的高论有兴趣了,王动有太多他从来不曾听过见过想过的见闻,同样一个很简单的事情,王动的理解总会与一般人不一样。张晋湘随着潇湘记开遍大涨南京,他本人也是行走天下,见识广博,但与王动一比,真是荧火虫对皓月。他在想,王静之心底如何作想,仕途?商道?若要考科举,张晋湘看来那是举手之劳,张府能帮他的是,在他未进或是进了官场之后,更好更快的编织一张网。若王动想经商,那这个人才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到别家,只能为潇湘记所用,但潇湘记也只是酒楼客栈,以王动之才,不见得能安于这两个行业。这可能对潇湘记是福,也可能是祸。树大招风,沈万三的下场就在眼前。现在的潇湘记已经是谷王的眼中钉了,以后的举措更是要小心。潇湘记这些年一只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展。太祖皇帝在位时,对商人的鄙视和打击无与伦比,连商人穿样的衣料都有明文规定,不能彰扬。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张保从湘西回来了,所谓的颠颠和尚,没人见过听过,王动正如他讲的是从湘西走出来的,有羌蛮为证,张保还见到了王动换银钱的那个打火机,如今是羌人村寨的镇寨之宝,羌人没有提到深山里的建文余党,村寨头领打猎入深山受伤,刘鹰吴亚男夫妻救过他性命,再三叮嘱不可对任何外人,特别是汉人,讲他们的行迹。张家老大也从京都飞鸽传书,不只是扬州,附近的京口,通州,都派人打探过了,没有任何音迹,真是个谜。颠颠和尚且不谈,此人能教出王动这样的学生,那真是神仙般的人物了,查不到行迹,是很自然的事情,以王动的年龄,若真是淮左人士,当时已无兵灾,应该查个出处,不会很难。明朝的户籍制是很严的,一是很难改变你的户口种类,匠户就是匠户,永世为匠户,二是流民和当地居民因为有赋税的问题也是严格区分的,而王动还真就象是从石头缝里迸出来的,没留下一点蛛丝马迹。接下来的问题是,张晋湘能派人去查王动,王晋湘也有可能,那以后朱姓的晋湘更有可能。张晋湘若要用王动,一定要帮他安排一个出处。
张保弯着腰出书房的时候,就听得家主轻声吟来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第二章 风起潇湘 第十四节 张记潇湘】………
潇湘记自张晋湘岳父创办以来,从郴州走到了长沙,在张晋湘的手上开到了大明朝十三个行省,东以京都,即南京为中心,在分管山东,浙江,福建三省,北以北京为中心,分管山西,陕西,河南三省,西南则是以长沙为中心,分管湖广,江西,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担子很重,这些年虽有张浩帮手,但张晋湘已经是满头白了。本来张晋湘是想把两广,云南,贵州将交给张浩打理,自己只管中心地带,燕王称帝后,形势生了变化。
潇湘记进了京城后,便开始与朝庭绑到一起了,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轻商,任何自然的政治的事件都可能会冲击到商人。以前亡国之君,非降即亡,而永乐大帝碰到了两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元朝的皇帝居然是跑回老家牧马放羊去了,被自己赶下台的侄子也是渺无声息,结果北边那根弦不能松,国内乃至国外建文帝的下落也得去找。永乐大帝兵分两路,一是国内的名山大川,另是海外,这是后话,但有一点被潇湘记很敏锐的捕捉到了,前燕王,后永乐帝好象这些年在北京吃惯了馒头不习惯吃米饭,在南京他好象不是很适应,当然这不适应更大的原因是建文帝的阴魂不散,让他住在南京城里总觉得有人在看着他。潇湘记一直把握不住接下来的动向,长沙这个位置虽然在地理中心,但离政治中心太远了,要不要更多的把力量投到京城去,一直是困绕张晋湘的大问题。
张家老大张科在京城已经多年,当初是张晋湘一手把他教大的,19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