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部分 (第1/4页)
“大公子给了点消息,下南洋也只是静之的猜测。若确有其事,当一定要先谋断才可。”
“三湘商会,份子钱每家一万两,静之先前已经问过阮老板和钱老板,他们也是有意,算上米行和漕帮,一共是十个股东,漕帮那份子钱不必先出,但行商之时,他们要多出些人力。”
“十个股东推一个管事会,管事会五人,一人主理,五人分管财政,人手,生意,市场,供应。财政专事银钱用度,人手的负责人事安排,生意搞些新器物,市场是卖,供应则是制。另有一审核,此审核有股东会辖制,可审核管事会生意。”
“三湘商行总行在长沙府,先在行省治所设分行,潇湘记的三湘客栈可用作行在。”……
注:三湘为“潇湘”、“蒸湘”、“沅湘”此所多得专家认可。
………【第二章 风起潇湘 第四六节 正月事多】………
章程基本上就这样定下来了,只是个大框框,既然潇湘记推这个事,大家都知道,会有更详细的办法。只是不清楚的是,这个三湘商行接下来倒底要怎么做生意,原来各自的生意已经都是做的红红火火,集中卖些长沙的物产,还是弄些新的东西出来。
王动几天后,果然送来了章程,新的章程每家都看了,提了些意见,但都没什么大问题。王动提的,他做了大掌柜,另外加多一个管事,五个管事。约定几日后,再商量一次。
潇湘记这几天过来的管事们可真是学的很累,主要是要学的东西太多,第一天张浩就说了,不只是过来学,还要记,在古代要记下别人说的话,用毛笔写是很慢的,很累的。更何况这帮管事们平时需要写字的不多,常写的也就是帐目罢了。不过几天下来,他们到是真学会用铅笔了。这倒让王动在想,要不要做笔的生意,毕竟这铅笔带着方便呀。
培训的最一天,晚上潇湘记的最一个客人走了,长沙府潇湘记的管事们聚在一起吃饭,王动和张科作陪,新的一年,对长沙府的伙计们来说,新鲜事真多,以前看不到大老板,没想到今日居然一起吃饭。饭后,王大掌柜提出了要求,潇湘记开始变革,正月里生意不会很忙,各自回去安排,正月里要全部准备好,过些时日,长沙府会把新的碗筷之类的东西会送到各地。
乔掌柜一直跟着管事们一起,管事们走后,王动约见了他一次,然后就带着他去望江楼吃饭。去望江楼的时候说长沙府里还有个大饭店,两人去试试那的菜。乔掌柜有点奇怪,这是同行很忌讳的事情,但看着大掌柜若无其事的样子,也没说什么。
那天下了雪,不过不大,雪化些,黑黑白白,看出去很脏。
到了店门口的时候,望江楼的掌柜迎了出来,这个掌柜是周龙的一个远房亲戚,也是姓周。王动对这个掌柜没太多印象,他在望江楼都是周老板亲自招呼的。因为掌柜还不知道望江楼要盘给潇湘记了,这次表现的很热情,毕竟王动是潇湘记的大掌柜,同行,但不和自己是一个级别,东家都那么热情,自己当然表现的要更好。周掌柜把王动招呼到了二楼的天字号,然后又吩咐二楼的管事要好好招待。管事也是很精明的人物,一般的能进到二楼的包间的客不多,只要进过的,他都会留心记住的,衣食父母呀。
“乔掌柜,这望江楼和潇湘记比,你觉得如何。”
乔掌柜到这饭店门口就开始有意无意的四处打量了,这也算是职业习惯,大家都是做这行的。“所在不错,两面是江,一边是堤,一边是街。”
“诺,还有?”王动说的不紧不慢。
“大掌柜,乔某私下以为,一楼太过阔气了,二楼还不错。”
“呵呵,说的也是。”
“这江边,又是街,到这来吃饭的,要不是凭栏临江的,要不就是这附近的,还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