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2/5页)

起,这事就由我做主吧。我看还是把它弄到县城里去,卖个好价钱,让你们孤儿寡母过几天好日子!”

“既是这样的好东西,肥水不落外人田,”许大娘红着脸说,“还是分给乡亲们吧,有病的治病,没病的补补身子,也算俺娘俩积点德。”

“他大婶,”,赵大爷说,“你同意把它卖给乡亲们就是积了德。章球,把狼皮给我留着,我出五块钱,少了点,但我这把子年纪了,你们就委屈点吧!”

“这话说的,让俺脸红,”许大娘说,“赵大叔,狼皮归您,钱俺是不要的。”

“那不成,”,赵大叔说,“你挨了一口呢!”

“我看这样吧,”章古巴说,“您也别一个钱不要,您要是一个钱不要,赵大叔也不会要狼皮,三块钱,我斗胆替你做主了!”

这时,一群苍蝇飞来,围着狼飞舞,发出嗡嗡的叫声。

众人催促章古巴:

“古巴古巴动手吧,别让苍蝇下了蛆,糟蹋了好东西!”

“肥水不落外人田,”章古巴不错眼珠地盯着许大娘的脸,说,“您这话说得多好啊!都说头发长见识短,我看您是头发长见识更长!”

在众人的密切注视下,章古巴从怀里摸出一把牛耳尖刀,弓着腰,开剥狼皮。

父亲在民夫连里(1)

身体高大但骨肉疏松的渤海民工团“钢铁第三连”指导员命令两个青年夫子把父亲捆在一棵大桑树上。这是1948年初冬,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天亮后,父亲看到桑树被饥饿的人们剥成了几乎裸体。两个青年夫子一个叫刘长水,另一个叫田生谷,都是高密东北乡人,父亲看着他们眼熟,但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他们对余豆官这个土匪种却很熟悉。父亲虽然比不上爷爷大名赫赫,但也算得上东北乡的传奇人物。听到指导员的命令后,两个夫子脸上在黎明前的晦色里露出了一些朦胧的难色,手下的事儿干得不太迅速。指导员拍着盒子枪的木匣,哑着嗓子训斥他们:“磨蹭什么?动老乡观念了?快捆,捆结实!”

指导员说话带着浓重的莱阳、海阳口音,他身体有病,哈着腰,经常咳嗽、吐痰。父亲在晨光中发现了他牙齿的闪光。

两个民夫一左一右紧着绳子,把父亲的身体与桑树捆在一起。他狡猾地鼓足着力气,抵抗着绳索的侵入,为的是松气时绳子松弛些。清冷的空气使绳索僵硬,索上的细刺像针尖一样刺激着他的皮肤,他感觉到自己的皮肤热度很高,头眩晕,鼻子胀得厉害。捆绑完毕,两个夫子退到一边去。指导员不信任地斜了他们一眼,走上前来,检查捆绑的质量。父亲赶忙挺胸鼓腹,让绳与肉紧密咬合。指导员用残手上的两个相依为命的指头往绳与肉之间插,插得父亲肋骨奇痛。插不进去,说明捆得紧,绑得牢,捆绑质量很高。他满意地对两个青年夫子哼了一声。他恨恨地对父亲说:“小王八羔子,看你还怎么跑!”父亲听到指导员说话时肺里有重浊的杂音,还嗅到了他牙龈发炎的味道,父亲心里升腾起蒙骗得逞的愉快,只要一松气,绳子与肉皮之间就有了间隙。

天有些白亮了,离桑树一百米的民夫连宿营地里,传来毛驴撕咬的声音,寒气逼人,驴声显得暖烘烘热乎乎,驴声里有驴的胃里泛上来的草料味道。一个黑瘦的人从那边过来。父亲认出了他是连长,看到了他披着的那件日本鬼子军大衣。

“抓回来了?”连长问。

“抓回来了,”指导员说,“这兔崽子,腿下好生利索,要不是我打瘸了他的腿,非跑了不可!”

父亲突然又感觉到腿肚子枪伤的疼痛,不是指导员提起,这痛疼不明显,他庆幸子弹未伤着腿骨,暄肉伤,好得快,伤了骨头可就毁了。

连长凑上来漆黑发亮的生铁脸,用两只细细的冷眼盯着父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