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 (第2/5页)

再后来,秦王嬴政一统六合,得知有这么一部奇书存世,生怕自己皇位坐不稳,便要千方百计地找出来。二祖提前算出《轩辕诀》会遭此一劫,便将刻有诀文的竹简全部打散重串,混编在了其他学派的经卷里。那《轩辕诀》涉猎百家,以类相杂,嬴政自然是不好分辨。结果他一怒之下,颁下了‘挟书律’与‘焚书令’,将医药、卜筮、诸子等经卷,统统收抄烧毁!”

听到这里,冯慎舌挢不下。“那秦王焚书的原因……竟会是为此?”

花无声反问道:“不然呢?”

冯慎嘴巴张了又张,无言以对。怔了半晌,冯慎又问道:“三师父,后来如何?当时那《轩辕诀》真的被烧了吗?”

花无声叹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各家的经卷都被一烧而光,混编于其中的《轩辕诀》,又岂能幸免?”

冯慎不解道:“既然未能幸免,那如今的‘轩辕诀’,又是从何而来?”

“书烧了就不能传世了吗?”花无声又道,“就拿儒家来说吧,当时《诗经》、《尚书》也在被焚之列,若秦朝的一场业火,便能将其烧得干干净净,那你入塾启蒙时念的又是什么?”

冯慎恍然醒悟道:“弟子知道了,定是二祖靠着记忆,将那《轩辕诀》背诵默写了下来!”

香瓜道:“不能吧,那么多的字,怎么能记得住哇?”

花无声道:“哼!你这臭丫头自己蠢笨,就不许别人聪明了吗?”

冯慎也道:“先秦那些古籍能够流传至今,确实也多亏了当时先贤们的口耳相传。”

花无声道:“然二祖终究不是仙人,最后只记得了《轩辕诀》的十之五六……不过纵使如此,也是难能可贵了。”

冯慎点头道:“三师父所言极是!”

花无声顿了顿,又接着说道:“将所记的《轩辕诀》重新录编后,二祖便按始祖之遗愿,归隐林泉,创下了门派万象。创派之始,二祖不便声张,只是以黄老为遮掩,潜心修研。待到暮年,二祖云游至下邳,于桥畔黄石后得遇一佳徒,因其无姓无氏,二祖遂以‘黄石’赐其名,将生平所学悉数相授。二祖辞世之时,也曾留有遗训:万象门中,有教无类,但门下弟子学成之后,却不可与外人道破师门名号。此后黄石公便谨遵二祖遗训,严嘱后学传人。是以汉之张子房、蜀之诸葛亮、唐之杨筠松、明之刘伯温等人,虽得我万象门真传,却丝毫不露其师承来历!”

冯慎大惊道:“那张良、刘基等人……都是咱们万象门下的?弟子……弟子之前可是闻所未闻啊……”

“小子,在这世上,你不知道的事多了去了!”花无声继续说道,“不过似他们那样的不世之材,有如凤毛麟角,百年也难出上一个。故而本门历代的前辈,适才量力,若是资质不及,无法尽研,便由数人分学书中奥义,不单集于一人之身。《轩辕诀》虽有小半亡佚,但关于天文历法、占卜星相、行兵布阵、定国权谋的部分却未遗失,前辈高人们研至极致,一通百通,慢慢地,又悟出了高深莫测的武学……嘿嘿,你们倒说说看,那些市井里流传的《尸子集本》之类的伪作假书,能跟咱们本门中的《轩辕诀》相提并论吗?实话与你们说了吧,那《轩辕诀》现存四卷,一曰《策阵》,二曰《决闻》,三曰《彻虚》,四曰《窥骨》。”

香瓜道:“被你这么一说,俺好想现在就见见那四卷书的模样啊……”

“那有何难?”花无声说着,从怀里掏出四本古卷。“你们自己瞧瞧吧,这便是那《轩辕诀》了。”

望着眼前页册焦黄的古卷,冯慎浑身一阵阵颤抖。“这……这就是《轩辕诀》吗?可是三师父……你们是如何将那藏经筒打开的?”

空如师太摇头道:“慎儿,那藏经筒尚未开启。这四卷《轩辕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