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 (第1/4页)
叛徒,再来收拾你们也一样!”
“呵呵……到那时京都还是我们的,公方若是顺从我三好家一切好说,若是不从也不介意让他去坂本继续避难。”兄弟俩对视一眼,同时露出灿烂的笑容。
吉良家即将离开的谣言越传越广,尤其当吉良家上下都在忙碌着军役分割的时候,基本已经可以确认此事**不离十了,而在两郡之内谁留下来谁要带走成为新的话题,三河武士虽然对近江的风土恋恋不舍,但还是选择坚决支持吉良义时的决断,近江国人的态度就变的很有趣,高岛郡的国人大部分都不愿意离开,其中高岛七头无一例外的表示愿意为吉良家坚守领地的决议。
滋贺郡的国人大部分不愿意走,只有一小部分愿意继续追随吉良家,因为留守的武士也仍能保有原有的待遇不变,这样一来就没谁愿意跟着跑到苦寒的越后去发展了,当然有人不愿意走,自然也有愿意跟随的,比如宫部继润就十分看好吉良家,明确表示愿意追随。
最后的统计很快出来,近江的武士只有三百多人愿意跟随,这样一来也让吉良义时松口气,武士少一点他就可以多抽一些足轻填补,毕竟近江的备队也是真金白银训练出来的,不带走其中的精锐可就亏了。(未完待续。。)
ps: 无论古今中外,君臣之间既有恩义也有情分,伤了情分可就难以挽回了。
第229章 扬帆起航
山本时幸主导近江备队改组,愿意离开的重新编在一起,最后统计出来常备足轻只有一千三百人愿意追随吉良家,留下来的占据绝大部分,这样算起来整个下向的吉良军就减员到四千三百人,无论是对比几个月前的九千精锐,还是现在的一万两千大军,都要少出一大半。
对于不愿意走的武士也不再强求,留守近江的武装越多他也越安心,下向越后到底是祸是福谁也不清楚,万一在越后混的灰头土脸,只要近江的两郡不失他也能有个退路,重新编练的四支备队依然沿用高岛、坂本、坚田、大津的名称,每支备队定额一千五百人,另外还有两千同心众负责领内守备及治安管理。
然后吉良义时宣布留守坂本的奉行机构,确定将松井正之调入坂本担任勘定奉行,大馆晴忠、蜷川亲长、柳沢元政等人留下继续担任原职位不动,并宣布他们的年俸将按照每两年递增一成基础增加,一应方略继续推行,有新的消息将会着人传递。
中条时秀担任坂本城代、大河内国纲担任宇佐山城代、菅沼定直担任坚田城代、一色直高担任清水山城城代,四人也凭借城代晋升侍大将,年俸一百五十贯永乐钱,六千名近江的备队由中条时秀与几名城代一同统领,服部正清将作为吉良家忍军的留守役,这个安排也得到近江武士的理解,只有这么安排才能保证吉良家对领内的控制力。
同时宣布将同心整编,两千同心众要在农闲时。组织两千名成年男子轮换进行不低于两个月的军事训练。训练的时间分为每年五月、十月两个月进行。在训练期间提供粮食,最大限度保持军事威慑力。
其实每年两千人进行两个月的训练也花不了多少时间,主要目的是让町民们熟悉武器装备使用,正确的战斗方式以及在战斗时基本的战术运用,主要演练目标是笼城战与反击战,地点也是在领内的几座城市和町内。
同时对滋贺、高岛两郡城下町内进行城市改造,城下庭外竖起土石结构敷以三合土的石塀,并着同心警固众进行巡逻。进入战时他们将负担守土防卫之重责,这已经具备中国式城池的基本标准。
同时对吉良水军进行改组,琵琶湖水军,淀川水军主力继续保留近畿治理内河水路,琵琶湖与淀川的控制权是吉良家的王牌,吉良水军主力一分为二,水军大将由淀川光长担任,九鬼重隆追随吉良家越后下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