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部分 (第2/5页)
得找个地缝钻将进去。
“能屈能伸,孙权果然是厉害啊,很好,只要你们把人送到,本将就考虑答应他的求和。”颜良亦是冷笑道。
诸葛瑾暗吐了一口气,打起精神,强颜笑道:“将军胸襟气度,当真令瑾佩服之至,那就这么说定了,瑾这就去回复吴侯,尽快将大乔夫人和小公子送到。”
颜良摆了摆手,诸葛瑾如蒙大赦,忙是从这充斥着鄙夷目光的大军中逃了回来。
出得大帐,诸葛瑾长吐了一口气,紧绷的神经方才松缓下来。
回头瞥了一眼军帐,诸葛瑾眼中闪过一丝阴冷,“哼,颜良,且让你们得意片刻,今日的嘲笑,终有一天会让你们加倍偿还……”
暗思之际,诸葛瑾不敢久留,匆匆忙忙而去。
帐中处,却已是热闹无比。
诸将之中,有大肆嘲讽孙权的无耻,有人如凌统者,则不赞成答应孙权的求和,力陈要一鼓气扫灭江东,彻底绝除后患,也有人建议可佯作接受孙权求和,待士卒稍作休整,再发起进攻。
颜良却坐在那里,闲品着香茗,笑看着众将争论不休。
半晌后,争吵渐息,众将的目光都投向了颜良,无论他们如何争论,最后决定,还得由颜良来做。
颜良却并未下定论,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庞统,“士元,你怎么个看法?”
一直沉默的庞统,淡淡道:“孙权这个人我很了解,到了万不得已之时,别说是嫂子,就算是他的亲生母亲也能牺牲,不过眼下这种形势,却似乎还没到万不得已的地步,孙权却答应这般羞辱的条件,统是觉得,这其中多半有计。”
有计?孙权都已损兵折将到这般地步,还能有什么计?
众将似乎都觉得,庞统是有些太过谨慎多疑了。
而颜良却站起身来,来到那悬挂的大地图前,重新审视着整个江东的局势,那一双鹰目,在秣陵四周扫来扫去。
庞统的目光,同样在地图上游移,那一颗智慧的脑袋,亦在细细的琢磨着。
蓦然间,二人的眼眸几乎同时一亮,对视之时,脸上均是流露出了诡秘的冷笑。(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一章 运输大队长鲁肃
两天之后,秣陵城东。
日近傍晚,落日只余下最后一抹余晖,将秣陵城东的钟山,染上了一层如血的面纱。
钟山之东的小路上,一支军队正在默默的疾行,那一面“朱”字的大旗,正在山风中猎猎的飞舞。
队伍的前端,那一名身形魁硕的武将,正驻马在山坡上,远望着秣陵方面。
马蹄声响起,一骑斥候从西飞奔而至。
“禀将军,翻越前边山路,再过十里即是颜军北营,约有五千敌兵驻守该营。”
“五千敌兵……”朱桓眉头微凝,暗暗思索权衡着。
身为吴郡豪强的朱桓,自被孙权征辟为官后,就以余姚长的身份,驻军于吴郡一带,专职镇压山越人的叛乱。
后颜良大举进攻,朱桓便与贺齐奉孙权之命,率军抵挡魏延从鄱阳郡的进攻,保护三吴腹地。
而今秣陵被围,周瑜拥兵自重,孙权无兵可用之下,只得急调朱桓率所部三千兵马,十万火急的前来解秣陵之围。
颜良虽有五万大军,但因江北的张辽所部,要负责防范淮南的周瑜,故是能用于围攻秣陵的兵马,实际上只有四万之众。
而秣陵城又甚广,四万的兵马只能对要害之处形成围势,但却并不能将整座秣陵城包围,便是因此,秣陵城与外界的联系,始终都没有断绝。
两天之前,就在朱桓还在赶往秣陵的路上时。他便接到了孙权的一道密令,得此密令的朱桓,遂是改变了行军路线。改走小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