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 (第2/5页)
,自称一声老哥你没意见吧?”见部属都进了张家庄,契丹铁骑止步于庄外,那黄脸大将松了口气,找到李风云说道。
李风云拱手笑道:“当然没意见,久闻皇甫将军大名,上次在郓州,听闻就是将军率军击破的渡过黄河的耶律麻答大军,只是当时没能见到皇甫将军,实在是遗憾。没想到能在此处遇见将军,实在是万幸。”
皇甫遇笑道:“哪里话,那一战若不是李将军巧计烧了马家口大半的渡船,老哥那一战怎能打得那么顺利?全是托李将军之福。这次又是李将军出马,把我等三千将士从契丹人虎口中救了出来,老哥真要谢谢李将军的救命之恩。”
“都是同袍,既然遇到,哪有坐视不理的道理?”李风云道,“救命之恩不必再提,何况我等现在还在重围之中,还请皇甫将军速速安排防务。”
皇甫遇道:“这个我早已经让纪纲、杜知敏两人去安排了,他们两人做事,我放心!不过,张家庄是弹丸之地,恐怕也守不了多久。不知李将军可有什么良策?”
“这个倒不必太担心!”李风云答道,“我渡过安阳河时,曾见到安审琦将军的部属,想来安将军的大营该在附近。杀入重围之前,我已经命令我的亲卫前往安将军军中求援,相约的地点便是这张家庄。
安将军若能率军赶来接应,与我等内外合击,这围就算解了。就算他不来,我们守上几日,总会有些变故,博州那边我还有些朋友,他们没有道理坐视不理的,只是时间会久一些。”
皇甫遇闻言大喜:“原来李将军早有安排,根据老哥对安审琦将军的了解,此事他绝不会袖手旁观。
他率数万兵马屯兵于安阳河南岸,本就是打算依托安阳河阻止契丹军继续南下。如果救下我等,可以严重地打击契丹军的士气。相反,如果他见死不救,他军中的士气也会大损。日后在军中,只怕也难混下去。
李将军运筹帷幄,果然是一代儒将,难怪能接连取得忻州大捷,博州大捷两场奇胜,名扬天下!”
李风云哈哈大笑,皇甫遇这段话他听得十分开心,心中得意之极。
又问道皇甫遇为何会出现在这里,皇甫遇叹了口气道:“也怪老哥盲目自大,当初在郓州北津,只凭两千精骑就全歼契丹渡河兵马,契丹人几无还手之力,老哥就以为所谓契丹铁骑也不过如此。
而且如今老哥受圣上扶持,手上握有五千精骑,便自以为天下无敌了。
所以,听到耶律德光再次率军南下,老哥我立功心切,心中一热,不听部属的劝告,打算在漳河伏击耶律德光。弄好了,说不定能再现郓州北津之捷。
谁料到……唉,区区耶律天德一万骑兵,就打得老哥丢盔卸甲,损兵折将,就连爱将杜知敏也落入了敌军之手,幸亏兄弟们用命,才救了回来。
五千精骑,到如今,剩下不足三千弟兄,真是惭愧!”
李风云又好气又好笑,契丹铁骑怎可小窥?小小的漳河又岂可与黄河天险相提并论?看来这皇甫遇虎将是一员虎将,但是却不是一名智将,更非帅才。
注1:皇甫遇,(?…947),常山人(今河北正定),后晋名将。前文所提到的郓州北津之战,就是他打的,因功授滑州节度使。所以此处李风云才有此说。
皇甫遇此人生性粗鲁,所以他的慕席都担心以后被他牵连,纷纷离他而去。
史书上记载,皇甫遇与契丹人这一战,是皇甫遇率数千骑前出侦察,至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猝遇数万契丹军,笔者稍作更改,这样更符合此人的性格。
这一战,在耶律德光第二次伐晋的过程中非常重要,正是由于这一战,契丹与晋国攻守易势。
………………………………
第二百五十一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