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 (第3/5页)
家各自的欣赏角度不同有关系吧。”
刘宇浩淡淡的一笑,如果解谦的话涉及到老师的声名,刘宇浩自然要去维护的,但解谦只不过是用一种吹牛的侃天方式和自己交流那就没必要急赤白脸的和人争辩什么了,要不然就会显得齐老爷子的这个弟子太没修养。
“自古至今,玉雕都有南北雕工之分。北方雕工以京城为中心,又称京作;南方雕工以苏州为中心,又称苏作,南北方的雕工艺差别很大,主要表现在风格上。”
解谦身旁的一个男子显然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笑着兴致勃勃的加入了他们的谈话。
“南方雕工艺细腻,重细节部分的逼真精细,特别表现在玉器摆件上;北方雕工艺多用简练刀法表现,通常在玉石上留出较大面积,形成‘疏可跑马、细不透风’的特点。
其次是造型差异,如清代典型的‘松鼠吃葡萄’主题,北方雕工通常用一大片叶子为底,突出表面葡萄的形状;而南方雕工就多把葡萄整体细致雕出来,并把葡萄底下的玉石掏空。”
刘宇浩简单的说了一些自己知道的东西,但这些年来虽然他一直跟在齐老爷子身边,可一是因为自己对玉雕没什么兴趣。
二是因为齐老在遇到刘宇浩之前就已经封刀了,刘宇浩并没有跟齐老爷子学玉雕方面的技能,所以刘宇浩对玉雕方面的知识还是有些匮乏的,现在和他人辩论南北玉雕就明显的吃力很多。
“南方雕工向来‘不惜好料’,为了一件精品可以牺牲不必要的部分;而北方雕工多“惜料”,尽量保留玉料的完整。如用一件五十克左右的玉石来雕这件‘松鼠吃葡萄’,南方雕工手里的成品最多二十多克,而北方雕工手里的成品估计还能有四十多克。”
看来解谦这里的玉石爱好者还真的很多,马上又有一个人表示了自己的观点。
“嗯,是这样的,从艺术角度讲,南方雕工更求极致、完美;但由于和田玉材料的逐渐减少,大部分收藏者以称重来作为衡量玉雕的标准之一,令南方雕工艺师们也逐渐关注这个问题,借鉴北方雕工的特点。”
解谦也觉得刚才自己那样评价齐老爷子有些唐突,不自然的挠了挠头笑笑说道。
巨大的解石机的轰鸣声打断了几个人之间的交流,一想到惊艳的翡翠天珠即将出世,刘宇浩也没了和大家闲聊的心思转过身来。
随着刘宇浩的目光落到解石机上,眼前发生的事情让他下意识的摸了摸鼻子往前挪动几步,千挑万选,邢斌放弃了最初挑的那半块毛料而是选择了把另一块解开。
和身边的人打听后刘宇浩才知道,原来邢斌在第一次挑选的那块毛料皮壳上发现了有一些不明显的黑色,本着“黑吃绿”的赌石原则,邢斌最终放弃了本可以解出翡翠天珠的那块毛料。
刘宇浩这时早已心潮澎湃了,看来,人生就是有着无数的偶然和巧合组成的闹剧,不管最后的结局是喜剧还是悲剧,总之,巧合来临之时,谁也没有办法抗拒。
邢斌如果坚持了自己的第一眼光,刘宇浩有理由相信,这个邢斌将会在明天,最迟后天闻名全国,不光是因为他有着高超的玉雕技艺,而且他也有可能是真正解出翡翠天珠的第一人。
据说,在五十多年前,曾经有一位姓王的老者在自己的一块费边角料中解出过两颗翡翠天珠,但那两颗翡翠天珠解出来后这个姓王的老者就和那两颗天珠一起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了。
除了少数的几个人亲眼见到翡翠天珠出世外,大部分人都是通过各式各样的传说来形容翡翠天珠的神光异彩的,谁也没有真的见过翡翠天珠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后来在敦煌石窟的一处壁画中,人们才通过石窟中的记载知道,原来佛祖手中的加持就是一串天然的翡翠天珠,经过千年的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