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 (第4/5页)

,越往上越是这样。

聪明人之所以是聪明人,就是因为他们能把别人的功劳说成是自己的功劳,能把黑的说成是白的。

如果杜重威这次真的败了,毫无疑问,侯英又会成为一名浴血归来的忠勇良将,一名杀破契丹人重重包围的骁勇悍将,无过反而有功。

朝廷需要这样的人来妆点,来鼓舞人心,而侯英正符合这个条件,两度突破重围,浴血南归,这是怎样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最重要一点,侯英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该如何讲述这个故事,他更知道如何去打点那些让他讲故事的人。

可是,该死的李风云,居然又赶跑了耶律麻答,收复了阳城,杜重威的二十万大军因此而死里逃生,很有可能,这场大战的胜利者不是耶律德光,而是杜重威。

这将置侯英于何处?

不用想,侯英也知道,杜重威恐怕恨他已经恨到了极处,恨不能剥他的皮吃他的肉。

这场大战,如果以杜重威的胜利告终,那么,杜重威将再次成天下瞩目的英雄,他的话没有人会怀疑。杜重威飞上了云端,就意味着他侯英落到了地狱。朝廷必定会发出通缉令捉拿他,那么他这一辈子就只能躲躲藏藏过日子了。

投靠契丹人?笑话,如果契丹人夺得了中原,投靠契丹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没有,难道跟着契丹人去塞外吃风饮雪,过一辈子苦日子?这还是姑且不论契丹人肯不肯接纳他。

所以,侯英得到李风云收复阳城的消息后,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来找李风云。

镇守阳城的这差事侯英也不想做了,李风云愿意做就让他去做吧,只求李风云能在功劳书上添上他侯英的名字就成了,这样下来,功过相抵,至少杜重威不再好意思再拿他来问罪吧!不看僧面,也要看李风云这尊金光大佛的面子不是?

当然,这么一来,大出血是必然的。好在这些年,侯英搜刮得也不少,想来也能满足李将军的胃口,再说,他还带来了两千精兵,在这个年代,有谁不想自己的军队又雄又壮,刀把子意味着一切,这便是最好的礼物。

从另外一方面讲,侯英怎么说也是朝廷钦封的怀化中郎将、轻车都尉,头上还戴着阳城镇守帽子,有这顶帽子,李风云瓜分起那些残兵来,更名正言顺。

基于这些考虑,侯英没有怎么犹豫,听闻到李风云收复阳城的消息后,立刻带着那两千残兵败将来见李风云。

可是眼前的情形,又让侯英心生疑窦:“难道我什么地方想错了?”

“罪将侯英拜见李大人!”侯英低着脑袋,颤颤巍巍地走进了县衙大堂,不等李风云发话,兜头就拜。这时候,态度很重要,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千万不能给这位李大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你还知道你有罪?”李风云呵呵冷笑道,“说说,你何罪之有?”

声音有些耳熟,似乎在哪里听过。

不过侯英此时已经顾不得想这些,低着头诚惶诚恐的把他早已想好的辞说了出来:“罪将守城不利,虽与契丹贼酋耶律麻答血战一宿,奈何将士伤亡太大,虽诛杀了千余契丹贼子,但终究寡不敌众,导致阳城失陷。罪将罪该万死!

罪将原本是想以死报国,谁料被身边的部将亲随所拦,强抱住罪将,将罪将强行拉出城外。为了劫后余生的两千将士,罪将不得不忍辱负重苟且偷生。

罪将收点兵马,鼓舞士气,重整旗鼓,原本准率众从贼酋手中夺回阳城,一雪前耻。岂知李将军快罪将一步,先于罪将赶走了耶律麻答贼酋,罪将谢将军成全之恩。”

李风云听了侯英这一番胡说八道的话,气得鼻子都在冒烟,黑着脸指着侯英,不怒反笑道:“各位兄弟,他说他带着两千兵马来阳城,原来是准备冲耶律麻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