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部分 (第3/5页)
有再起之时,周文王姬昌也曾被拘于羑(yǒu)里(注1),越王勾践更是卧薪尝胆,古人尚且如此,陛下为何不能?世上的事,总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
陛下,事情要一件一件做,饭也要一口一口的吃。没有人能够一口吃出一个大胖子。陛下总想一口气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做好,不成啊,人力有穷。
前朝大隋炀帝,也未必不是一位英明的皇帝。他所做的事,挖运河,开科举,改州郡,建东都,合度量,伐吐谷浑,征高句丽,又有哪一件不是千古功业?
只可惜,他做得太急,太快,不顾民力,远远超过了大隋的国力,这才导致大隋的崩塌。
所以,老奴劝谏陛下四个字,戒急用忍!”
张尽忠果然是豁出去了一切,竟然拿千古昏君隋炀帝杨广来做比,劝谏石重贵。
“朕明白,朕明白!”这话若是别人说,石重贵未必不会大怒,可是从此时的张尽忠嘴中说出来,石重贵竟然生不出半点怨意。细想种种,又何尝不是如此?
先帝石敬瑭忍辱负重,休养生息,好不容易让中原从战乱中喘过一口气来。可是石重贵上任的第一件事,不是赈济灾民,而是为了自己的威望,与契丹交恶,大肆备战。
在耗尽国力,好不容易将契丹人赶出中原后,石重贵又绸缪削藩,甚至打算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荡平塞北,现在看来,这些事情,根本就超出了大晋的国力。
“再者,陛下,用人用其长,千万不可感情用事。”张尽忠气息略显微弱,接着道,“大晋不是没有忠臣,不是没有良将。桑维翰、景延广、李风云他们虽有种种的不是,但也算得上是忠臣。即便是刘知远,若是用好了,也不未必不是良将。
只可惜,皇上却错信了杜重威、李守贞这两个奸贼。
为君者,千万不能因自己一时的好恶而做判断。”
“朕懂了!朕懂了!”见张尽忠气息越来越弱,几乎是拼着最后几口气,勉强说出这番话,石重贵心痛如绞。
张尽忠接着道:“天下间哪有完人?就拿老奴来说,忠诚是忠诚,可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才能。只是蒙皇上的信任,才能成为天子的心腹。但若是说处理事务来,比之满朝的大臣,老奴是万万不及。
有才能的人未必贤达,贤达的人未必有才能。
天子者,须善于识人,要知道臣子有什么样的才华,该怎么去用。”
说到这里,张尽忠望了望四周,轻声道:“陛下,如若能逃走,便去游击营李大将军那里吧,这世上,恐怕也只有那里,陛下才有容身之地。”
这一路上,藏军谷周纵云,王成曾率领一百多游击营的残军试图解救过石重贵。只可惜,面对辽国三百铁骑,还有从四周赶来的援军,无功而返。两军并没有真正交战,周纵云、王成见事不济,只留下一百担粮草,言明是送给石重贵一行人的,便匆匆撤走。
正是这一百担粮草,虽被辽国铁骑抢去大半,才勉强支撑着石重贵一行人走到现在。
石重贵闭上眼睛,泪珠“扑扑”地往下落。
逃走?谈何容易?负责护送他们的辽军戒备森严,高手如云。原本大晋皇宫的高手,死的死,降的降,如今他身边,连一个二流高手也找不到,如何逃?
再说,消息已经传来,李风云私会辽帝耶律德光,逃到游击营那里,未必不会被游击营绑了送回来,即便游击营肯收留他这个落魄皇帝,那山沟沟里的几百残军,又怎么经得起契丹铁骑的挥拳一击?
“陛下……”张尽忠似乎还想说什么,只可惜精力已经耗尽,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身子软倒在地上。
“大伴!”石重贵嚎啕大哭。
注1:羑(yǒu)里,在今中国河南省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