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部分 (第4/5页)
忠于朝廷,忠于金銮殿上的那张龙椅。至于那龙椅上坐的是谁,倒是无关紧要。谁坐在上面,咱们就忠于谁!
正所谓审时度势,识时务者为俊杰,风云老弟,人生最重要的,是绝对不能站错位置,更不能跟大势做对。
老哥这些话,你能听得明白么?”
李风云点点头,符彦卿的意思,他当然明白。符彦卿在提醒他,不要对杜重威有任何想法。
看来这个符彦卿,果然是心细如发。
李风云对杜重威心中有所不满,杜重威没有看出来,以为已经安抚住了他。王重胤、张彦泽更没看出来。唯独只有符彦卿,从李风云的言行中,看出端倪,并特意说了这席话。
从心底来说,李风云对符彦卿十分感激。
为何而战,杜重威手下三员虎将,各有所答。
三人为了不同的目的,走到了杜重威的帐下。
王重胤为的扬名立万,名垂千古,所以自律极严,也最得李风云的好感。所以,凡是不利于他名声的事情,他是不会做的,哪怕那事情是杜重威要求他做的。难怪杜重威对王重胤既爱又恨,既倚重又疏远。
张彦泽则是杜重威的死忠,要报答杜重威对他的知遇之恩。所以,杜重威让他做的事,无论是什么事,他都会一往无前,绝不推脱,是杜重威的一把刀,也是杜重威最信任的心腹手下,杜重威使起来最得心应手。
符彦卿与他们两人都不同,他比这两人要清醒冷静得多。他知道他追求的是功名利禄,富贵荣华,也清楚如何去获取这些东西,而且他善于审时度势,看得清天下大势。相比之下,他比王重胤、张彦泽要高出一筹。
因此,杜重威对符彦卿极为倚重,但又似乎有些防备之心。
正所谓求仁者得仁,求义者得义,未来面对纷乱的局势,这三人各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李风云很好奇,也很想知道。
“而我,又是为何而战?”
李风云再次问自己。
为了如月?
如果没有杜如月,李风云与杜重威也许根本就不可能走在一起。曾经一度,李风云认为,他可以为杜如月做一切事情。杜重威若是要造反,他就跟着这位未来岳父一起造反就是。
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反正他对开封那个小皇帝也看不顺眼。对中原百姓也没有什么归属感。
可是,经过了这么多事,遇见了这么多人,李风云心中的想法已经有所改变。
跟着杜重威造反,将屠刀挥向那些曾经的朋友,他真的原意吗?
李风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而且在李风云内心的最深处,还有一个深深的、他不愿想的恐惧:假设有一天,杜重威为了当皇帝,背弃了中原,投靠了契丹,他李风云又该何去何从?
………………………………
第二百六十二章 军魂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李风云发现这句话可能说反了。或许是古人所理解的“君子”、“小人”与他理解的并不一样,李风云很难想象,一位心怀济世常忧国的君子怎么可能不戚戚然而做到“坦荡荡”?。反倒是那些没心没肺的小人,吃了上顿不知下顿的人,苦衷作乐,更容易做到这一点。
想到这里,李风云忽然笑了起来,杜如月故事中的那个颜回不就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么?所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因为他所追求的不过是一箪食,一瓢饮;有这一箪食,一瓢饮,他已经满足了。
而写出“心怀济世常忧国”这种话的那块豆腐,显然是“小人”,因为他一生都在“长戚戚”。
这么复杂的道理,李风云简单的脑袋显然不够用,所以李风云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