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 (第2/4页)

体格健壮,比起别的羊来多个股灵气,只是他对这种差异难以表述出来而已。由于李志远每天都去羊圈细心照料这些温顺的动物,没两天,他很快就和这群羊熟悉起来。现在,只要他来到羊圈,这些羊就像对待李大山和李贺这些老朋友一样,围拢在他的周围,有时还舔舐他的手掌,弄得他咯咯笑个不停。就是和多多这些猛兽熟悉以后,李志远竟然比李春花等几个熟人还和它们亲切些。

李大山对动物有种不可言明的熟悉感。只有他清楚的知道,这些不能人言的动物正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对李志远的喜爱。而这种待遇,就是偶尔来照看它们的李春花都不曾享受到。李大山心想,人和人真的不同,每个人的天赋值都不一样。这李志远看来真的是搞养殖的天才,这个弟弟对自己的农场来说确实是个宝贝。知道了这点,李大山有空也经常辅导李志远,教他一些养殖知识。虽然黄教授也在教他,但是李大山的很多体会却是别人难以学习到的。

………【第050章 思索与考察(上)】………

李志远和李奕这两个小孩子是安定下来了,但是李大山却一直在回想自己前几天看到的日新村的衰败情景。他的老家东风村在定远山脚下,冬季严寒和烈风的影响还不是那么严重,而且水汽的蒸发也相对小一些,农业生产勉强能够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但是日新村的自然条件却要恶劣得多,天旱少雨,一年难有个好收成,冬季大风夹着冰雪,往往造成牧区牲口的大量死亡,就是人因为天气原因而病死的也不在少数。李志远的爸爸和爷爷的病情,其实都跟恶劣的气候有关。

虽然常人都说寒冷刺骨的冬季造就了北方人坚强忍耐的性格,但是当忍耐成为一种习惯,并因生活困苦而逐渐转变成绝望之时,展现在外人面前的就是失落、呆滞的村民面孔。李大山以前和这些人没有交集,但是现在他就生活在离日新村等贫穷落后的牧区几公里远的地方,自己的八鲤农场各项事业正在大步前进,发展趋势令人欣喜,但是那些牧民面对大自然的惩罚,只能选择默默承受,一年的劳作下来,甚至填不饱一家人的肚子。万一有人生病,更是雪上加霜,难以翻身了。

不管怎样,李大山想帮帮这些人。但是周围的牧民并不适合在自己的农场上班,一是他们的文化水平比较低,难以达到李大山的工作要求,二是这些牧民大多担心离家外出工作后,家里的牲口和老幼没有人照看,不愿意外出打工。怎样帮助这些人呢?李大山的心里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

这天,他又想了许久,但是仍然没有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只好请教家里的两位老人(刘阿姨不算老人,这是农场的人公认了的)。把黄教授和爷爷请到自己的房间里,李大山接着把自己的困惑说了出来:“两位爷爷,我最近一直在考虑帮帮志远他们村的乡亲,但是想了好久,也没有想出个好办法。你们经验多,见识也广,给我出出主意。”

听了这话,两位老人都很欣慰。李大山的品性他们是知道的,诚实能干,乐于助人,对他希望帮助贫穷牧民的想法感到很正常。想了一下,黄教授开口问道:“大山,你现在能想到那些点子呢?”

“我觉得吧,要么请些人来农场做工挣钱,要么交给他们养殖技术和种畜。请人做工是好,不过我只能请很少的人,而且他们愿不愿来还是个问题。而日新村那边也很缺水,牧草长得很差,就是交给他们先进的养殖技术怕是也难养出好牲口。”李大山最近想了很多,对此是娓娓道来。

“嗯。确实就像你想到的一样。请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光是草原市的贫困牧民就不止十万,你一个人能雇佣得了吗?而且牧民乡土观念重,一般是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的。就近请几个人还可以,远了的怕是不会愿意来。”黄教授长期从事农业研究工作,对本省牧区的情况知道得比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