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 (第4/4页)

题。

参观完后,李大山问刘大恒:“刘大哥,我看你不像本地农民,你是怎么想起搞养殖业的呢?”

刘大恒听了一愣,也不隐瞒:“呵呵,大山兄弟,你可真厉害。我长期和牲口打交道,说话、做事已经和当地农民差不多了,结果还是被你看出来。我其实早年是罗平区畜牧局的副局长,嫌在机关里面太清闲,就辞职下海,自己搞起了养殖。这一晃,已经是八年多了。”

听了这话,李大山不知道怎么答话。这官员下海经商,各种优势多得很,自己学习起来效果不大。见自己要问的东西差不多都问到了,李大山也就表示告辞。谁知道刘大恒早就准备了午宴,任凭李大山怎么推托,刘大恒都不放手,而且时间也到了吃午饭的时候,最后李大山等人只好留下来用了午餐。

喝了酒,吃了饭,大家的感情更深了一步,李大山等人也在刘大恒的挥手告别中,驾车离去。坐在车上,李大山因为没有了解到有价值的信息而闷闷不乐,黄教授在旁笑而不言,李大山感到很奇怪,问道:“黄爷爷,难道刘大恒这里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吗?”

黄教授答道:“万事万物都有他的生存之道。刘大恒做起这么大的养殖场,怎么可能没有值得学习的东西呢?”

“哦??”大家听了这话,都来了兴趣。

黄教授见大家的兴趣都上来了,也不卖关子了:“你们想想,他一个政府官员,即便是懂得养殖技术,但是没有钱,怕是什么也干不成!”

“黄爷爷,你是说,贷款?!”李春花对钱最敏感,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

“还是春花最聪明!”黄教授马上表扬道。

“我也明白了!”李大山和李贺同时想通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黄教授顺势给他们讲解:“明白就好。这刘大恒以前不过一个副科级领导干部,不可能有多少私人资产。要在八年时间里办起这么大的养殖场,只有靠贷款!贷款到位后,依据他已有的养殖经验,他的养殖规模一下子就上去了。效益也就在这样的规模中得到了有效放大,而且抵御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也大大增强了。其实全国各地很多人都有比较好的养殖技术,但是没有资金支持,只能养个几十几百头牲口,勉强糊口而已。等到十几年他的规模大点后,人家依靠资金优势早就占领市场了。”

顿了顿,黄教授接着说道:“你们好好想想,这刘大恒待人多么客气,我们不过是一面之缘,都留下来好酒好菜的招待,要是那些掌握权力的人来了,他还不得拿出高档几倍十几倍的菜肴来招待?!他的各种人际关系应该就是在这种刻意培育下建立起来的。你们以后自己办事都要注意这个问题。”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难道贷款给那些牧民吗?我们没有这个资格呀!”李春花听了,急着问道。

“日新村的自然条件不行,就是贷款也没有办法发展起来。具体该怎么办,我们还要多听多问,说不定办法就出来了。”黄教授心里也没有准谱。

………【第051章 困惑与考察(中)】………

庆祝上了起点首页新人作者新书榜,多更一章,谢谢大家了!鞠躬!)

大家又驱车到刘福、刘善成的养殖场继续考察。他们的养殖场也在罗平区的阳平镇上,二人也算远房亲戚,只是难以算清的那种罢了。两人都是养羊大户,不过养的不是滩羊,而是小尾寒羊。目前该镇正在大力发展小尾寒羊养殖,不过由于饲草、饲料的限制,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