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4/4页)
说,如果他倚靠小尾寒羊繁育市场的垄断地位,把村里人都发展成自己的养殖下线,任意盘剥,最后村民能够得到的不过是一份温饱而已,要想致富那是难上加难。而且我们转换一个思路来看,刘福帮助村里人养羊,其实也为自己的产业发展找到了合作伙伴。他能在短短五年时间,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和他不遗余力的带领全村乡亲养殖小尾寒羊,形成了规模优势有很大的关系。”
看了一眼其他人,黄教授接着说道:“在总结其成功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刘福他们的发展还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你们想想,我们进到他们村子的时候,那气味多么难闻。散户小规模养殖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一些人为了贪图便宜,牲口排泄物到处堆放,病死牲口都是草草浅埋了事。一旦发生大的疫情,后果将不堪设想。昨天我也给刘福提出了这个问题,他对此也非常头痛。村民有的素质高,还听他的意见,有些素质低的,照样到处乱堆乱扔,结果搞得大家都不遵守规矩了。刘福也是因此才把自己的养殖场搬到了村外空旷的戈壁滩边上,不过这样他的成本开支大了不少。如果我们走刘福的老路,最后可能造成好心办了坏事的结局。”
大家听了这话,都是猛然惊醒!确实,刘福他们村子里到处都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看来都是排泄物和病死羊发出来的。大家开始觉得,这帮日新村的村民还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啊,涉及到贷款、种畜、养殖、管理、环保、销售等各个方面,凭李大山现在的能力确实不可能全部解决。
不过难归难,大家还是在继续思考,因为这不仅涉及到帮助他人,还和李大山的产业发展息息相关。最后在思想的火花碰撞中,李贺这个平时只知闷头做事的能干人说出了一个大家都认为不错的点子。在大家七嘴八舌的建议下,这个主意很快被完善了。其实他的主意并不复杂,说起来和“公司+农户”的模式有些类似,但是完全避免了农户小规模养殖造成的困难和问题,而且能够很好的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同时还能使李大山的养殖规模迅速扩大,拥有市场主导地位。只是李大山的利润率会降低一点点而已,虽然许多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不愿意这么做,但是李大山以后将有八鲤湖和发电站造就的现金流垫底,对这种发展模式还是很有信心。
李贺的主意是这样的。等以后发展步入正轨以后,李大山把日新村的劳动力都招聘为农场的职工,争取草原市的政策支持,在最靠近八鲤农场的北面属于日新村的荒滩戈壁上面建立一个新村。搞好风沙防护,修好住房、牲口圈子和沼气池以后,把日新村的村民全部搬迁到此处,再从八鲤湖引出主水管,修建水塔,供应村民生产生活用水。招聘的劳动力都发基本生活费,但是必须领养相应数量的牲口回去,按照农场的要求进行圈养。饲草由李大山提供,不准喂养添加饲料,以保证牲口的肉质鲜美。而牲口的排泄物都进入沼气池,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病死牲口也要求申报,进行深埋处理。每年李大山根据农户上交的牲口增加量,按照农场对外的实际交易价格,按一定比例,核定他们的绩效工资。而村民集中以后,李大山就可以派驻技术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给牲口看病也方便得多,在管理上有了可能性。
商议到这一步,大家都很兴奋。这个方式能避免村民无力投资和无技术支持的问题,也能解决小规模养殖经常面临的市场价格波动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村民集中起来方便了李大山对他们进行管理,而且生活条件改善了很多,相信他们会接受这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