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部分 (第3/5页)

房间,洗了把脸对着镜子揉起两腮来,一晚上端酒赔笑,两个腮帮子的肌肉都有点僵硬了。

“求人办事真是不容易啊。”潘宝山躺到床上自语起来。也就是提到“求人办事”的字眼时,潘宝山突然想了张道飞,他托付的调换记者站一事还没落实呢。这事得上心,对自己可以说是举手之劳,但对张道飞可能是困难重重,抛开不用费事就能落得个人情不说,凭交情,那个忙的确也该帮。还有邵卓出,他的事更要关注一下。

第二天,潘宝山带着团队回双临。临行前和杜成行告辞,感谢他提供的便利。杜成行一歪头,说要是这么讲就看不起他了,都是自家人,用不着见外,一切都是应该的。

杜成行说得诚恳之至,让潘宝山还真没法再客气了,便认真地握了握手,作别而去。

飞机上,潘宝山也没闲着,还是考虑邵卓出和张道飞的事。

帮张道飞是没有什么困难的,到《瑞东日报》走一趟,找社长兼总编辑邹星吾谈谈应该能比较顺利地解决。但是邵卓出的事就比较头疼了,给单梁施加压力显然不是办法,上次去过,已经证明无效。

想得无奈之时,潘宝山还是觉得先易后难,先找邹星吾把张道飞的事给安排好。

不过此时,潘宝山的念头一闪,为何不换个思维,把邵卓出从晚报弄到日报?找邹星吾两件事一手办了,不也很合适?邵卓出从晚报到日报,去日报本部有点难,不如干脆就在友同市完成转化,直接从晚报的记者站跳到日报的,那就跟张道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搭班了。

想到这,潘宝山颇感自得,毕竟就目前来说,这还是个不错的方案。

不过想法虽好,但关键是能不能行得通,邹星吾的态度非常重要,万一要有什么意外他没法答应,事情还是不好办。

第四百一十五章 立地不顶天

如何跟邹星吾自然地搭上关系,变得十分重要。潘宝山觉得需要好好下一番功夫,说白了,其实就是要让他有个认同感,这样事情说出口来接招解决的可能性就会大一些。

如何找认同感?潘宝山酝酿了半天,觉得从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有单方面的认可或者互动共鸣最好,那可以不经意间就拉近距离,然后就可以增进了解,接下来谈点私事,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了。

潘宝山觉得跟邹星吾从报纸谈起,应该是个不错的切入点。但是,潘宝山稍有点不自信,因为邹星吾是个比较厚重的人,能率统《瑞东日报》这块阵地,绝对需要一定的真本事,否则没法驾驭。面对这样一个人,本身自己在新闻业务上就没有什么关注,所知有限,很担心谈得不到位,所持观点并不一定能取得邹星吾的认同,更别说什么共鸣了。

想来想去,潘宝山最后决定避开业务,不谈新闻,只谈宣传,那样找点冷门的话题说说,或许还能有点新意。但不管怎么谈,《瑞东日报》这张报纸是载体,必须坐住了研究一番。

潘宝山来到了宣传部做准备。因为去《瑞东日报》社视察、指导,最合适以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的身份,如果要是以省广电局局长的身份,那就是考察、学习了,档次上会有所不同。

宣传部那边的办公室,潘宝山一个月只去几趟,次数虽然不多,但分发报刊杂志的工作人员,还是会把每天的报纸都整整齐齐地给他摆好,卫生也会打扫得干干净净。所以每次过来,桌面都干净清爽,极大程度地减少了陌生感。

潘宝山在办公室花了小半天时间,把近两个月的《瑞东日报》仔细看了,觉着有点不够,想再看几个月的,可办公室里没有。潘宝山给办公室打了个电话,让李牧把八、九、十三个月的报纸收集本送过来看看。

送报纸过来的不是李牧,而是郁小荷。看起来娇柔的女子,抱着三个大合订本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