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 (第3/4页)
是商业大师吗?”
“万导,和真的大师比起来,你觉得自己输在哪里?”
新年之后,万小虎回到京城,就经常被这种问题缠身。当初《无间道》上映,这些记者毫无节操的吹捧,这才半年过去,就把《无间道》和他万小虎当成了取笑对象。
“翻脸真tm比翻书还快!”
阴着脸,万小虎过年的好心情全无。
他知道,自己之前风头太盛,惹得很多人不爽,只是因为找不到借口,没有出声,这才只显示出大家都在吹捧他。而现在,这群眼红的人,终于找到机会,跳了出来,要来打他万小虎的脸了。
但。
“老子的脸是这么好打的吗!”(未完待续
ps:第三更,拜求月票!
〖
0203 【中国电影的希望】
“我代表着一种希望!”
“中国电影自94年市场改制以来,第四代导演把话语权交给了第五代导演,第五代导演这个群体,吃过十年浩劫的苦,也经历过改革开放的思想碰撞,从艺术和人文上,第五代导演征服了中国电影,也征服了国际上的大奖小奖。”
“无可否认,现在的中国电影,是第五代导演的天下,张一谋、陈凯哥身上肩负着一整个民族赋予的期待。他们拍故事,把时代的背景浓缩进四方块的屏幕里,他们拿奖,他们受关注,他们的一切成就都是理所当然。”
“2000年,我万小虎拉来投资拍了第一部电影,俨然跻身中国导演,有人看到了我,说一句这是第六代导演,我于是转身,寻找第六代导演的认同感。结果我并未找到认同感。”
“第六代导演是个比第五代导演更特立独行的群体,他们并没有经历过十年浩劫的苦,却在改革开放的重大变革中,逐渐成长。时值旧体制轰然崩塌,旧观念日渐消融,各种新思潮的碰撞与建立,改革的剧痛和激情伴随着第六代导演的成长。”
“我试着把自己归属为第六代导演,可最终失败了。他们要么极度追求影象本体,要么偏执于写实形态、关注草根人群,要么坚定的走在商业路线上。他们把中国经济变轨的点点滴滴改变,都融入进了骨子里。”
“在题材选取上,他们关注当下都市、边缘人物,小偷、记女、无业青年这些边缘人频繁在影片中亮相;在叙事策略上,他们常常在剧中人物身上融入自己的经历,或多或少带有自传色彩;在影像风格上,他们强调真实的光线、色彩和声音,大量运用长镜头,形成纪实风格。”
“不难看出,第五代导演或者第六代导演,都受到了历史的使命赋予。他们有自己的群体共性和代表性。冯小岗说他是中国电影的殿外人,因为他没有与第五代导演产生交集,我现在也要说,我也是中国电影的殿外人,我也没有与第六代导演产生交集。”
“最近这一段时间,尤其是新年之后,走在路上,别人都会对我指指点点,那意思说万小虎拍的《无间道》不如张一谋拍的《英雄》,票房上差了一个亿。海外差更多。不去说投资、不去说阵容、不去说类型、不去说宣传、不去说评论。”
“因为我从一开始。就被当作商业导演。似乎所有人都把拿票房当作对我的感受。这无异于一个人中午多吃了一碗饭,便被打上了饭桶的标签,以偏概全。”
“中国电影已经被束缚在了大殿里面,电影质量为历年来的最差时代。每年拍两百部电影,一百八十部没有上映。大家都被铁链拴住了手脚,陷入一个拍烂、拍更烂的怪圈。谁给栓的铁链?”
“一个是电影人自己,没有胆气去尝试新鲜,罔顾观众的感受,钻研自己的一方艺术小天地。另一个就是媒体,从不客观报道一部电影,只会去挖掘,这部电影大牌是谁。拍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