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 (第4/5页)
,倒是若有所思。
“虽说诸位没有见到过,不过,也不难理解。诸位每天操心着工厂中大大小小的事,但是,若真要论每天的体力劳动量,诸位比起厂中的工人来说,怕是远远不及吧?如果按照诸位的理论,厂中的工人拿到的工资,应该比诸位还多!可事实如何呢?诸位都心知肚明。诸位虽说没有付出具体的劳动力,但你们所付出的脑子里的知识和力量,是那些只能够通过体力来获取报酬的人所远远不及的。对于我们的工厂来说,也同样是这个道理。掌握了技术和知识,才能够挣大钱,才能够在交易谈判中掌握真正的话语权,才能够不被时代抛弃。”
他的这一番话,简直震耳发聩。
底下的老板们能够混到今天这个地步,自然没有一个是蠢人。听着蒋智斌的话语,他们也在不断深思。
在这场谈判中,蒋智斌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们真切的意识到,想要赚钱,再按照以往的那种模式运作下去,跟在洋工厂和顾氏工厂的身后捡漏,恐怕是不行了。洋工厂不必多说,绝对是最大限度地压榨他们的劳动力。而顾氏工厂尽管给的价格还算公道,但人家已经明确表示,只按照市价给他们报酬。
如果不创新,他们就只能够跟在顾氏武器厂身后吃他们的残羹冷炙。唯有创新,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可是,创新又谈何容易?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哒,大家晚安~( ̄o ̄) 。 z Z
第42章 践踏
先时,整个华国都跟在洋人身后,追逐着他们的技术。不是没有人想过要迎头赶上,一雪前耻,可是,技术上的落后,又岂是只凭着一腔热血就能够化解的?如今,顾氏工厂横空出世,打压了洋工厂的气焰,这个问题,却以一种更为不可忽视的形态横亘在众人的面前。
他们究竟应该如何做?怎样才能为工厂赢得未来?
通过这一番谈话,他们已然明白,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他们在技术上不能够进步,想要指望别人大发善心,提升他们的报酬,是不可能的。
蒋智斌说出这番话的本意只是和平结束这次谈判,并没有其他的意思。不料,他这一番言论,引起了在场诸人的深思,就连他自己,思维也随之发散了开来,一种使命感与责任感在他的心中油然而生,他觉得他该做些什么。
诚然,现在顾氏工厂的发展态势很好,政府看重,英美两国的合作伙伴交相称赞,据说产品经由美国之手转卖到其他的国家后,反响也都不错。可是,只是这样,他们就满足了吗?他就满足了吗?
蒋智斌知道,到目前为止,顾氏工厂能够发展到如今的地步,有一大半都是顾舒晗的功劳。而他们这些留过洋、接触过最为尖端的技术,自诩为进步青年的人,却反倒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
尽管现在看还不太明显,但蒋智斌心中明白,现在的顾氏武器厂,乃至整个工厂,还是没有跟上顾舒晗的步伐,哪怕顾舒晗本人放慢了脚步,竭力配合,哪怕她鼓励创新,且这个策略迄今为止在顾氏工厂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可是,还是不够。现在最为尖端的技术,还是顾舒晗一个人所研制的,他们别说创造,甚至连完全理解,都不能够做到。
一个厂子想要长盛不衰,不断的革新技术,是非常必要的。要居安思危,不能满足于现状。就算顾氏工厂在国内目前没有竞争对手,不代表国外也没有。如果他们因为现在取得的成绩而沾沾自喜,迟早会被人超过。
他方才对在场的工厂主们说了那番话,其实对于他们自己而言,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作为顾氏武器厂的厂主,他真的有必要再做些什么。
而站在一个华国人的角度上,他所思考的东西不免又多了几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