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庆大霉素和五保 (第1/2页)
“嗯,我也没看到,我们确实可以试一下。到时候叫上雨水姐,她大学学的这个,比我更厉害一点。” 何雨水手里的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项目实际上已经接近尾声了,在工艺制备流程清楚,实验室生产结束的情况下,只是转化为工业化生产,难度真的不大,无非就是一些坛坛罐罐的事,再加上离心机,抽气机等等,更何况,受限于现在的工业水平,和赵鑫的合成氨装置一样,想做大都大不了。比起后世的开一次炉几百公斤,这个开一次炉能有个十几公斤就算破天荒了,但是这个东西人用的话,一天差不多50毫克,十几公斤就能供应几十万人用了,甚至由于原材料是青霉素,价格也不算便宜,哪怕是国产了,一般人也不一定能接受的了,所以造出来,更多的也是用于出口。 其实,从53年青霉素国产化开始,何雨水对这个东西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提了很多意见和方法,大大促进了青霉素原粉的生产,这也是她敢考虑羟氨苄青霉素的原因和底气。而且两个小丫头已经想好了,这次的药物是第一款国产化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广谱抗生素,所以他们准备干一件坏事,那就是抢名字。明年第二次大会就要开了,提前一步,把某种69年产的,叫庆大霉素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名字抢了。它是为了庆祝大会胜利召开叫的这个名字,我们也可以吗,什么阿莫西林,什么羟氨苄青霉素,咱就叫庆大霉素,至于某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以后叫什么名字,管它呢。 所以何雨水对于这个东西,催的非常紧,一定要在明年5月1日之前,完成投产,检测,试验,正式排产等工作,至于原因,何雨水也说了,我想让它叫庆大霉素。制药一厂也是闻弦歌而知雅意,所以也不用人催,自己内部的发条都崩的紧紧的,以后这话说出去,多么大的荣誉啊,庆大霉素是我们厂产的,看到别的药厂,头都得比别人多一个。至于研究单位为什么会带一个钢铁学院,带一个化工厂,带一个钢铁机械厂,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造出来的。 何雨水接了赵鑫发过来的任务,研究了一下,发现问题不大,现在的电子管控制电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申城电机厂,也造出来了大功率电动机,原先制约赵鑫大名单研究的技术都已经不复存在了,或者说已经有了很好的替代解决办法。现在她手头也没活,至于手里的装甲钢,她想再进一步研究一下,适当降低一下性能,毕竟大名鼎鼎五对轮,现在还没有问世呢。 当然立项申请,仍然由赵鑫发出,赵鑫也给何雨水说过,让她有一定项目积累之后,单独领一个小组,那样提升的速度更快,因为到66年之前如果提不动的话,接下来的十年,工资锁死,提升难度更大,而且级别高一点,会省很多事,但是被拒绝了。 她说在这个时代搞研究是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和知识储备的,她前世已经在药厂活成老油条了,想象力这一块,她不行。至于知识储备,不是用来方便搞研究的,而是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东西可以拿出来,可以搞到什么程度,而不会造成怀璧其罪的情况,哪些东西已经有了,或者很快就有了,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就像连铸机一样。在这一块,也就是工业发展史方面,她远不如赵鑫,这个和年纪无关,赵鑫前世在国家级研究所,能接触到的资料级别根本不是何雨水能比的。再加上,谁又会没事去翻工业发展史呢? 综上,何雨水并不想自己出去单开一摊,她还是不够自信,至于里面有没有深层次的原因,就不知道了,赵鑫也不愿意强人所难,所以也没有深劝。 以何雨水为主导,赵鑫辅助,孙卫东查缺补漏的跨单位项目组,正式成立了,这一次就没有钱有根了,因为钱有根被调到蒸汽快锻机的生产车间进行设备调整去了,毕竟这些外国客户总有一些奇葩单位要求,而且经过了一年多的生产,这种蒸汽快锻机的订单更多了,因为在有些单位弄回去之后研究发现,这个设备机械结构很简单,仿制起来非常容易,但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