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后周攻南唐之战二十八 (第2/3页)
的掩护,奋勇向前,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着城门。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斗,城门终于轰然倒塌,为后周大军敞开了通往泗州城内的道路。
得势不饶人,赵匡胤立即指挥部队分兵两路,一路直扑泗州城内的水寨,那里是南唐军队的重要据点,水寨之上战船密布,水兵严阵以待。然而,在后周军强大的攻势下,水寨的防线迅速崩溃,战船被焚毁,水兵四散逃窜,泗州城的水上屏障就此被彻底清除。
另一路则直取月城,这座位于泗州城外的坚固堡垒,是南唐军队抵御外敌的重要防线。面对后周军的猛烈进攻,月城的守军虽然拼死抵抗,但在赵匡胤的精心布局与将士们的英勇奋战下,月城的防线逐渐瓦解。就在此时,周世宗柴荣亲临前线,他登上月城的城楼,身先士卒,亲自擂鼓助威,他的出现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将士们见状,更是士气大振,攻城之势愈发猛烈。
在周世宗的亲自督战下,后周军最终攻破了月城,为全面占领泗州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战,不仅展现了后周军队的强大战斗力,也彰显了周世宗柴荣作为一代明君的英明决策与非凡胆略。
12月26日,寒风凛冽中,南唐泗州城头换上了降旗,守将范再遇在权衡利弊之后,最终决定放弃抵抗,率领全城军民举城投降,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对峙。周世宗柴荣闻讯,展现出了他的宽宏大度与智慧,非但没有降罪于范再遇,反而亲自下诏,任命他为宿州团练使,以示安抚与重用,此举迅速在军中传为佳话,极大地提振了士气。
随后,周世宗亲临泗州城下,环视四周,只见田野间稻谷金黄,一派丰收景象。他深知战争对百姓的创伤,特别下令军中负责割取柴草的士兵,务必远离农田,以免误伤百姓的庄稼。这一人性化的举措,如同冬日里的一缕暖阳,温暖了泗州百姓的心田。他们感激涕零,纷纷自发组织起来,将自家最新收割的稻谷精心打包,送到军营,以表感激之情,场面温馨而感人。
泗州城虽已和平接管,但周世宗严明军纪,严禁士兵擅自入城,确保城内秩序稳定,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与恐慌。他深知,真正的胜利不仅在于夺取城池,更在于赢得民心。
与此同时,周世宗又接获密报,南唐不甘失败,在洞口一带秘密集结了数百艘战船,意图重新集结力量,进行反击。面对这一突发情况,周世宗迅速作出反应,他并未急于正面交锋,而是先派遣精锐骑兵小队,轻装简行,秘密前往洞口附近进行侦察,摸清南唐军的动向与部署。这一行动不仅展现了周世宗的军事才能与果断,也极大地震慑了南唐军队,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原定计划,匆忙撤退至清口一带,重新布防,以图自保。这一系列操作,不仅巩固了周朝的战果,也为后续的军事行动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与主动权。
在寒风凛冽的12月29日清晨,阳光稀薄地穿透薄雾,照耀在辽阔的淮河之上,周世宗柴荣身披铠甲,英姿勃发,亲自率领着精锐之师,沿着淮河北岸坚实的土地,步步为营,坚定地向南唐腹地推进。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与智慧的光芒,仿佛能洞察战场上的每一丝细微变化。
与此同时,其余的将领们则分领水军,驾驭着轻盈的战船,在波光粼粼的淮河上破浪前行,与北岸的陆军遥相呼应,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追击之势。水面上,战旗猎猎作响,将士们的呐喊声与战鼓的轰鸣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展现出后周军队高昂的士气和必胜的信心。
淮河的两岸,早已不再是往昔那繁忙通航的景象。岁月流逝,河岸因无人打理而逐渐荒芜,昔日坚固的堤岸被茂密的芦苇丛所取代,它们随风摇曳,仿佛在低语着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沧桑。泥淖与沟壑遍布其间,给行军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但这一切在英勇的后周将士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
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