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立威之战:后周攻后蜀六 (第1/3页)

黄花谷之战,犹如一道沉重的分水岭,深刻地改变了后周与后蜀之间的战争格局。此役,后周军队以雷霆万钧之势,展现了其强大的战斗力和战略智慧,不仅击溃了后蜀精心布防的防线,更在心理上给后蜀将士造成了难以磨灭的震撼。战鼓擂响,硝烟弥漫之中,后蜀军队的士气瞬间跌至谷底,军心涣散,如同惊弓之鸟。驻守在马岭寨与白涧的士兵,一闻前线战败的消息,纷纷丧失斗志,不顾一切地“退奔”而去,连素来以勇猛着称的蜀将李廷圭、高彦俦也未能幸免,他们率领残部远遁青泥岭,试图寻找喘息之机。

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蜀国大将韩继勋站在秦州城头,望着四周敌影重重,心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绝望与挣扎。秦州城,这座曾经固若金汤的战略要地,如今却如同孤岛一般,孤悬于敌后,四面楚歌。面对敌军日益逼近的锋芒,以及城内粮草不济、士气低落的困境,韩继勋做出了一个震惊朝野的决定——他非但没有选择背水一战,以死报国,反而以城池难以坚守、保全有生力量为由,不顾将士们的惊愕与不解,毅然决然地舍弃了这片重要的军事据点,只身一人,快马加鞭逃回了成都的温柔乡中,将一座空城、一城百姓以及无尽的疑惑与愤怒,留给了坚守在此的观察判官赵玭。

赵玭,这位曾在前中原王朝(后晋)立下赫赫战功的忠诚将领,他的眼神中既有对过往辉煌的怀念,也有对现实残酷的清醒认识。他深知,后周军队的铁蹄之下,无不彰显着其精锐与勇猛,而秦州城内的守军,无论是人数还是装备,都已远远无法与之抗衡。在无尽的思考与权衡之后,赵玭做出了一个艰难而明智的选择——顺应时势,举城投降。这一决定,虽在当时看来或许有悖于传统忠义之道,但实则是对城中军民生命财产的最大保护,也是对未来局势的一种深刻洞察。

随着秦州城在晨曦中悄然易帜,其城楼上飘扬的旗帜由青蓝转为后周的赤金,这一幕不仅标志着军事要塞的易主,更像是后蜀坚固防线上被利刃猛然划开的一道触目惊心的裂痕。风,带着几分萧瑟与不安,穿城而过,似乎在低语着即将到来的风暴;雨,细细密密地落下,如同天地间最温柔的叹息,却也掩盖不住局势的急转直下。后蜀的疆土,在这风雨交加的背景下,更显得孤立无援,摇摇欲坠。

斜谷之中,蜀军曾寄予厚望的部队,此刻却如同失去了领航灯塔的航船,在茫茫大海中盲目徘徊。他们的眼中,曾经燃烧着不灭的战意与对胜利的渴望,如今却只剩下迷茫与绝望。号角声不再激昂,取而代之的是低沉的呜咽,伴随着撤退的脚步声,在山谷间回荡,显得那么沉重而无力。士气,这支军队的灵魂,已被失败的阴影彻底吞噬,降至了前所未有的冰点,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这份沉重。

将领们心照不宣,秦州的失守,不仅意味着一个军事要地的丧失,更是后蜀战略布局中的一颗关键棋子被无情拔除。它如同一座桥梁的崩塌,让后蜀的防线变得支离破碎,再难形成有效的抵抗。他们深知,失去了秦州这一战略支点,就如同被抽去了脊梁,后蜀在广阔的战场上,将难以抵挡后周如潮水般汹涌的攻势。

后周的军队,犹如一头被彻底激怒的猛兽,其攻势之猛烈,仿佛狂风骤雨,席卷而来,势不可挡。他们凭借着强大的国力与精良的装备,一步步逼近后蜀的心脏地带,每一次冲锋都伴随着震耳欲聋的战鼓声和震天动地的喊杀声,让人心生畏惧。

而蜀国,面对这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就像是被巨浪拍打的礁石,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坚韧与顽强。士兵们的眼中,除了疲惫与恐惧,更多的是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助。他们开始怀疑,这场战争是否还有继续的必要,是否还有胜利的希望。在这股绝望的情绪蔓延之下,蜀国的抵抗意志被一点点消磨殆尽,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历史的车轮无情地从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