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酒解忧更忧愁(八) (第1/3页)

好书推荐: 求生小队勇闯海岛

然而,曾经繁华的汉潢古道如今已经没落,千年雄关也变得荒芜。但那连绵的青山依旧,夕阳西下的美景依然如昔,一道绝世无双的风景线依旧。

那一夜,回想起这些旧事仍历历在脑海浮现。

那一夜的梦中,我遇见了马致远,在汉潢古道上。深情地吟诵着他的《天净沙、秋思》,诉说着他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因郁郁不得志,过着穷困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之中,仰天长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79

熊河,它依旧是汉潢古道上那颗最为耀眼夺目的明珠。岁月流转,时光更迭,它始终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宛如一个沉睡中的诗人,等待着世人去揭开神秘的面纱。

无论是阳光明媚还是烟雨迷蒙,熊河都以其宁静和美丽,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这里的山峦起伏,苍柏劲柳,溪流潺潺,仿佛一幅自然天成的画卷,让人心旷神怡。古老的建筑、文化的传承,使得这片土地,充满了厚重的历史底蕴。就像一颗闪耀的明星,永远镶嵌在汉潢古道之上,向客旅展示着魅力与辉煌。

距山水关下游处约五公里的阴山关。据陈习刚着《唐代阴山关考》一文阐述——

唐代黄州麻城县阴山关乃魏晋南北朝时的阴山戍,为军事战略要地,大约北魏景明四年(503)至孝昌三年(527)间改戍设关。

阴山关为出入江淮两大地区之间的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咽喉,具有极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因夹白露河(淠水)而设,南源于白云山(古时称垂山)南岭东西侧,北注入淮。

因白云山北偏东下延山脉(龙王尖)至淠水,古时称垂山之阴,而阴山戍、关由此形成而得名。

关北为弋阳(光山),关南为黄州,关东为殷城(宋朝改名商城)。而现在的沙窝镇属地,在唐代应为黄州辖地。而熊河为光山沙窝堡辖地。随着社会的繁荣,为加强江淮平原与楚地贸易与交通的控制,唐时设虎头关隘(左罗汉崖、右羊毛山),设巡检司,增辖太平驿(民间传说曾设于山水关)。而古时弋阳八景之一的沙窝夕照,按地理分配,应为熊河夕照,属沙窝保,而熊河,正处汉潢古道的行人与商队通行的必经之地。 据此揣测,在唐以前,由阴山关沿汪河龙王尖,至熊河土门关,至周河木陵关,为豫楚客商通道。唐史亦记载阴山关南为麻城县属地。

东南倚夕阳山,青壁峭插云表。清朝康熙年间《光山县志》载:沙窝者,东南之要会也;处四山之中,而东倚夕阳山,青壁峭插云表。每市声未散,日下高峰返照,烟岚间紫翠绚然,亦若登天姥颂孙绰见标雅佳句矣;光山县东南一百里沙窝保,石壁峭立,夕阳西照,其光如镜。

按地理布局,形成夕照的环境与位置。熊河塆的地理位置与沙窝镇的地理位置对比。古时的景观点应是熊河,而非现在的沙窝镇上。而民间传说刘知远建沙土国,而地理居住位置是在现今的熊河。故历史上的沙窝堡应是现在的熊河塆。而熊河古集市的位置,属远古河床长年累月的冲积而形成的沙洲。

原因——

<一>流经沙窝河流为南北走向,长度约为五百余米,并不顺直,至沙窝大桥(339省道处)而河道被西山所阻才转向东北方。熊河河流河段为东西走向,长度约五百米,至熊河崖岗处因山势流向折转至北。且河道水流宽两者皆不超过三十米。

<二>沙窝西山拐树坳比东山高约百米,熊河西山冲林坳比东山岈岗岭低约六十米。

<三>沙窝居委会后山为低洼丘陵,熊河东崖岗山岭相对陡峭成崖。

<四>沙窝唯西北、西南有高山相围,而东、南方低矮空旷,地势相对平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