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青春撞了腰(四) (第5/6页)
新县花灯由地方灯彩,灯戏组成。灯彩分为三类,各户门口高挂的传统红灯、儿童灯、祭祀灯。灯戏分为龙灯戏、地灯戏、花鼓戏。
门口高挂的红灯,源出于宫灯,后经过历史的演变与历史不同时期的经济条件而形成的地方特色。
儿童灯,是由农历正月十三开始,儿童戏耍与游玩的照路灯。刚出生至十二周岁的孩童,每人一盏灯笼。在“无为论”上为自己的星宿,为孩子消灾避邪,带来福禄富贵。希骥美好生活,飞黄腾达。
祭祀灯,为每年正月十五日,傍晚或黄昏之后,去墓地为已故的祖辈亲人坟前插立的“哭亮灯”。这种风俗,也只有在新县、光山县、商城县、潢川县四县,潢水与淠水(白露河)这一区域有此风俗,而放眼全国各地,无论是江西,还是湖北,不论是四川,还是江苏、福建一带,祖先皆是光州区域人氏迁徙才传承的地方特色,但为数不多,区域范围极小,没有现在光山、商城、新县、潢川这么大范围。这也是大别山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传统土葬习俗也是相互关联。
相传为明太祖朱元璋寻找其母之坟而延续形成的当地习俗。根据传统的中华文化分析,在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交融期间,中国古代以孝道治天下伊始,这种风俗就伊始了。
光州之地古时有公祖句兹(期思伯)、伍子胥、孙叔敖、司马光、陈元光等名士 。
相传陈元光少年时在弋阳郡(新县)垂(白云)山拜师修道,阴山关高山寨处有蛇精,白天藏于北朝时代的(现今熊河村)铁淋墓之中,晚上出来吸人精血害人性命。陈元光斩蛇尾于铁淋墓中,蛇精脱逃,心生一计,邀陈元光南天门外斗法,想摄携陈元光魂魄,又破坏其肉身。而陈元光魂魄为了回家后不致于被蛇精破坏躯体,临行前在门前挂着符咒红灯。后来陈元光于南天门外蛇精斗法,并斩杀妖蛇,元宵节那天顺利回至家中。后来这一区域每户元宵节这天高挂红灯,每位十二岁以下的孩童以灯护身避邪,以求平安。
伍子胥清明寄柳这里就不多讲了。
新县的龙灯戏与花鼓戏,在民间有舞龙、舞狮、玩旱船、玩耕牛、打花鼓等。“腊月是闲月,正月是玩月”!在腊月,除了“咸菜萝卜树根火,除了神仙就是我”之外,便是忙着准备过年的美食了。年过完表示新年伊始,忙着亲朋好友之间拜年,过了初七,闲下来之后,便忙着开始准备玩花灯。
随着工业化的到来,儿童的游戏灯都是用电池与塑料的工艺品了,也不比我们小时侯用麻杆或竹丝扎、父母用颜料在纸上写吉祥的祝福语与漂亮的水彩画,然后用面浆子粘上。而龙灯戏的龙灯、船等造型是要人工扎制的。专业表演哪一个项目的乡亲,合伙动手、共同完成,休息时练一练词与曲,相互探索磨合,怎样尽力把传统的曲目发挥表演的更好。
道具准备好以后,表演那天,按照一定的顺序与程序就登场了,穿着平时的衣服,只是头上扎着毛巾,或者带着平时干活遮太阳的帽子,腰节用围巾扎着腰带。唱着新县特有的民歌小调,挨家挨户地表演,庆祝今年的风调雨顺与平安美好。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地灯戏,也是源自龙灯戏。只是多了豫南花鼓戏的曲调与韵味。在明未,光州出了一位歌唱家苏昆生,号称“南曲天下第一”!淮南调与他的唱腔,历史渊源也是密不可分的。传承到今天的地灯戏与新县花灯、民歌曲调,秦淮曲调,豫风楚韵,以及中华传统民歌曲调,都有着直接的关联。
大别山根据地在新县建立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时,首唱了激动人心的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创作这首曲调优美的红歌时,与新县当地盛行元宵节的龙灯戏,与民间喜庆事时用传统锣鼓伴奏演唱的淮南当地民歌更是密不可分的,曲调流淌着当地民歌传承的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