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路究竟怎么走(十) (第1/3页)

好书推荐: 悠悠修仙路

在苏州,与苏雕艺人交流之后知晓,范仲淹在治理苏州之后,不仅是苏州宦海的楷模,更是苏州人民心中的公仆。那一次旅途在回海宁时,我在这位千古名仕的雕塑前,深切地为其三鞠躬。

我沿着苏州古城墙左转过桥,在报恩寺(北塔)逗留了一个小时之后,乘公交车去了乌衣巷,在苏州,公交车是有专用车道的,这一项利民级工程做得特别好。

从乌衣巷的朱雀桥一直连续两次向左拐,便进入了苏州苏雕工艺街。

苏州玉雕的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五六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据宋代范成大所修的《吴郡志》载,早在唐、五代时期,苏州就有琢玉的工厂和名艺人了。明代《天工开物》一书,盛赞过苏州玉工:“良玉虽集京师,工妙则推苏郡。”可见,苏州的玉雕在明代即以其精细、灵巧名闻全国。当时苏州的雕玉艺人被称作“鬼斧神工”,曾琢玉水仙,玲珑奇巧;明代《徐文长集》中有题水仙诗五首,有“昆吾峰尽终难似,愁煞苏州陆子刚”之句。

溯至清代,天山南北交通无阻,玉材来源增多,玉器生产更加成熟。至道光间可谓全盛期。当时从专诸巷、天库前、周王弄直到王抠密巷、石塔巷、回龙阁,几乎比户可闻沙沙的琢玉声。据统计全城有200多家琢玉工场,艺人近千人。乾隆年间,苏州琢玉作坊已达千户,而闯门吊桥两侧的玉市更是鳞次栉比。乾隆帝曾赞曰:“相质制器施琢剖,专诸巷益出妙手。”当时琢玉行会就设在周王庙,每年阴历九月十三至十六,全城大小近千家玉器作坊都要拿自己的玉雕作为祭祀的供品去陈列。

古老的民间艺术,苏州玉雕的艺术特色体现为:“空灵”、“飘逸”、“细腻”、“精巧”。其中,“空灵”是指疏密、虚实得当。“飘逸”是指线条流畅,给人以清新雅致之感。“细腻”是指工艺精致,注重细节。“精巧”是指构思巧妙,令人叫绝。苏州玉雕尤以中小件着称,其“小”“巧”“灵\"“精”。

苏州玉雕虽以中小件为主,多制作炉瓶、鸟兽等陈设摆件和佩、坠、环、簪、镯等挂饰件。制作时往往采用白玉、翡翠等名贵材料,工艺精巧,手法洗练,题材内容十分丰富。玉雕制作一般要经过选料、开料、设计、雕刻、抛光等多道工序,讲究因材施艺,边设计边雕刻制作,特别是巧妙利用材质天然颜色的“巧雕”,全靠艺人匠心所致。较后的抛光可以保持雕刻的原汁原味,使玉质更加温润可人,细部刻画更加精致细腻。

而苏雕,最喜和田玉,而近年,随着和田玉的逐渐稀缺,极品黄腊石雕料也逐渐被推上市场。

我来苏州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习与考察苏雕市场以及原石市场。

在这里,一件好的雕件,是按克与玉石等价计算工钱的。例如一块和田玉籽料,雕刻成玄武之后重两百克,而和田玉籽料的克价是三百元计价,而雕刻所产生的费用为六万元。

苏雕,真乃富者消费的天堂,穷人望而止步兴叹之地。

苏州不仅玉雕是奢侈品,苏州园林、苏州的景色更是迷人。

苏州古典园林溯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的美誉。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苏州古典园林所蕴涵的中华哲学、历史、人文习俗是江南人文历史传统、地方风俗的一种象征和浓缩,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在世界造园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重大的艺术价值。苏州古典园林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

其中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