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生活都不易(九) (第1/4页)

好书推荐: 求生小队勇闯海岛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尚学之思,如屈原放逐之《离骚》,韩非子五十五篇之名着其《说难》,司马迁受腐刑之苦而成就《史记》,李杜之唐诗,苏东坡之宋词等。激励人们励志奋发,为国之尽忠责,思想之磅礴,志向于天高任鹏展、海阔任遨游之深远。然等其志为时代造化弄之,以文记于史而传承至今,而其精神之髓,爱国之心,激人奋进之志而为千古传颂,耀中华之历史长河生生不息。如今兴盛之国度。畅心于自然,游历于山水,鉴叹于历史,愉悦于历程,未尝不是吾之兴乎?历史的钟声、在文脉的呼息中回旋……

从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在人类认识自然转变成改造自然,文化的脉动传承至今。

曾在钱塘江畔占鳌塔下,听那风铃鸣奏、听那潮声依旧、听那古刹钟声。

曾看那夕阳醉梦,看那惊月西斜,看那云涌东海,看那霞漫天、满江红。

想起了李白,恃才傲世戏弄了高力士,却落得一生与仕途无缘。造就了其剑客式豪放浪迹天涯,成就千年传颂的诗仙——“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杜甫从“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至困守长安十余载。仕途的不顺畅,成就了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史圣人。曾《登高》长江——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至病故破舟,那”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仍缠绕其心头。

诗圣的一生,其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又想起了一位诗人——崔颢。一首《黄鹤楼》,让李白拂袖而去,后金陵游凤凰台,也是杜撰了《黄鹤楼》的精髓。曾经的我,穿着解放鞋,背着蛇皮袋,挂着黄书包,看着夕阳西下的长江,也不禁吟诵“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宋代文豪苏轼,被贬黄州,路经汉黄古道时留下了“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其中多少无奈、多少惆怅、多少凄凉?那冥冥中含透的难舍难恋的乡愁,在青山绿水的涧溪中,也随风而去,随云而飘零……

最难舍的是乡愁,最依恋的是乡愁,魂牵梦萦是乡愁。作为游子,乡愁是根,乡愁最醉人。元代诗人马致远,一生踌躇不得志,浪迹华夏。那一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包容了诉不尽的乡愁,诉不尽的沧桑,诉不尽的悲欢合离……

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元朝的戏剧,其中又漫历千余年,其中代表作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那故事情节,那语言的描绘,那社会矛盾的勾勒,让人耳目一新。其中还有《望江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等等。而西方世界名着亚历山大.小仲马的话剧《茶花女》,描写玛格丽特与阿尔芒的是非恩怨,社会矛盾,历史要早上五百余年。

从先秦诸子,到秦统一文字。至诗人”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的屈原,望着楚国的败落而投向了汨罗江,那怀着赤诚心一报国之志的诗人,那沧桑岁月,那惆怅中欷歔的悲哀,那数不尽的国殇,都在文字的行间里绽放,在文化的脉动中洗礼……

明末清初时,曹雪芹见证了封建上层社会的繁华与败落,经过岁月的冲刷与磨难,那“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开篇,以其出色的旷世才华,耗尽毕生心血着下《红楼梦》,在中国古代的小说史上,把中国古老的现实社会,描绘的妙笔生花、入骨铭心。留下了耀世之作。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孔子也曾周游列国,创造了中国语录式文学的先例。经过近代史上落后带来的屈辱与磨难,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