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震慑 (第1/4页)
作为杨解放的贤内助,牟衍淑始终站在杨解放的立场思考问题,她首先发言,说道:“目前,我们的粮食储备还算充足。从今年的小麦长势来看,定然是一个丰收之年。只要能增产一成,就能多养活数百万人口。要救助关中的老百姓,粮食供应方面不存在问题。”
有人起了头,就会有人跟着发言。赵长贵接着说道:“就是运输方面压力太大。铁路上的运输量还能再增加,可到了灵宝以后就麻烦了。道路也就那么宽,增加再多的人手,堵在路上挪不动脚也是枉然。”问题始终卡在运输上,这也显示了交通运输的重要性。物流不通,让杨解放很是头痛。
正在大家一筹莫展时,黑寡妇初八突然开口说道:“能不能反过来操作?让一部分关中饥民来山东就食。”众人听得眼前一亮,这才意识到,大家都陷入了一个思想误区。大家只想着往关中运粮,没想着让关中的百姓出来找吃的。
其实,也不是大家想不到。只是每每这个时候,各地都会严禁饥民入境,甚至不惜动用军队把守关隘。关中饥民想要出关中,没有那么容易。
赵长贵立刻说道:“这个倒是可行。我们的车队返回时,几乎都是空的,运输一批人出来,完全没问题。”
初八接着说道:“那就挑选一些青壮年来山东,男女都无所谓,关键要年轻。前段时间规划了那么多建设项目,正需要大量劳力。还有兴办的这些工业园区,也需要人来做工。不妨就以招募劳工的方式将人口转移出来。”
赵长贵问道:“我们能安置多少人?”初八回道:“问题不在于我们能安置多少,而是需要转移多少人口出来才能缓解关中地区的饥荒?”这个问题,众人都无法回答。哪怕是身在关中地区的刘锡九和关向应等人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
杨解放开口道:“需要转移多少人口,我们就安置多少。我们依旧实施以工代赈的救治方案,所以要增加更多的建设项目。趁着这个机会,我们把山东的道路好好修缮一下,河道也清理一番。对于一些缺水的地方,也可以多兴修几个水库、开挖几条沟渠。”有杨解放定下的原则,完善起细节来就容易得多。
会议结束后,由孔师爷整理好会议文稿,经杨解放审核后下发到各地各部门。同时,也转发了一份给刘锡九和关向应等人。
杨解放则写了一封信,让人带到陕西转交给冯玉祥。他请冯玉祥大开方便之门,允许关中百姓出关。并请他保持陇海铁路的畅通。此时的冯玉祥坐镇华山,自然了解关中的旱情,没有拒绝杨解放的请求,还跟杨解放直接建立了电报往来。这个时候他更想拉拢住杨解放。
关中百姓每日抬头望天,祈求老天爷来一场春雨。老天爷并没开眼,谷雨过后,依旧滴雨未下。这也预示着春耕无法进行,关中百姓慢慢地陷入了绝望之中。一个念头在关中百姓心中蔓延——逃荒。自古以来,逃荒就是一条九死一生之路,非万不得已,谁也不愿意背井离乡,走向逃荒之路。事实上,逃荒早就开始了。在灾荒面前,各人的抵抗能力是不一样,走向逃荒之路也就有早有晚。
就在他们准备吃掉最后的种粮,准备走向逃荒之路的时候。一个声音在关中大地上响起:“小司令招募劳工去山东做苦力。”于是,关中百姓蜂拥而至。他们太羡慕那些修铁路的人了,虽然干活辛苦了点,可是吃喝不愁,老婆孩子也能得到照顾。一人修路,全家不挨饿。这都是小司令主导的。
虽然是招劳工去干苦力,真正等到招募的时候,男女老幼都来了。裙钗老妇、垂髫老人都声称自己能吃苦能干活,想要去山东干苦力。关向应负责此事,看着一群群面黄肌瘦的饥民,终是不忍心弃之不顾。他也不挑选了,粗略登记一下便全部送上车拉走。为此,还特意写了信给杨解放说明此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