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3/5页)
好憋 不能呼吸了 谁来救救我 呃 快
退休教师猛然惊醒,发现自己坐在木椅里,身上已经大汗淋漓。屋里的空气特别闷热,因为刚才雨从东面来,潲得厉害,他就关上了所有的窗户。他挣扎着站起身来,扶着椅子的把手喘了几口气,然后慢慢走到窗户那儿,打开了所有的小窗户。新鲜湿润的空气一下冲了进来,混杂着泥土的潮腥,粪肥的酸臭和麦秸的香味。他站了很久,任那空气冲刷着他的脸和刚才那个惊心动魄的梦。
他向东北方向的山脉望去。雨过天晴的天空衬着此刻呈青蓝色、清朗又明晰的燕山山脉,是那样赏心悦目,好象是一句诗的化身。他的呼吸终于平静下来。
又是一个炎热、湿闷的早上。李东光起床后就强打起精神,准备给他教过的一个叫庄肯的学生回信。他感到了回这封信的迫切。这个学生从乔县中学毕业已经七年了,始终与自己保持着通信。还在上学时,庄肯就开始写小说。后来他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也当了语文老师,同时写着自己的东西。李东光早就知道,由于写作方式和内容一直得不到社会上主流文学的认可,庄肯写的东西从未被发表或出版过,他本人也曾对自己的能力表示过怀疑。李东光则告诉他,写作的本质是一个人和自己内心的对白,如果能得到承认,自然好,如果不能,也不应太介意,因为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心灵释放的过程,益处仍是作用于自己的。可是庄肯前几天来信说,他想放弃写作,去美国研究心理学,理由是,他想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别人。
在出国留学蔚为风潮的时候,这本该是件幸事,但面对这封信,李东光却有些为难了。他研究过心理学,但对它并不很乐观。他把头靠向椅背,闭上了眼睛,开始思索该如何回复学生的这封信。
()免费电子书下载
与自己的学生通信早就成了李东光多年来的主要生活方式,更是他独身生活的重心。很多与他通信多年的学生发现,李东光早就成为他们生活中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人,无论他们身在何处,在做什么工作,生活过得得意还是失意。他们与自己这位老师之间的关系难以用任何现成的词汇去界定:他们是师生,但李东光给予他们的远超过了这个名词所能定义的最大范围。他们敬重但不敬畏他,因为他们可以不加保留地对他说出自己的任何想法和困惑,做到最大程度的坦率而无须顾忌任何形式的指责和批评。比如,他们可以与他谈论人类感情的宝贵和不可信任之间的矛盾,谈对自身价值的怀疑,以至对变化中的社会产生的无数迷惑和质疑。而李东光从不评价他们的来信,只是诚恳地谈出自己的想法,提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再去想同一个问题。而安慰自己学生的文字是每次都会出现在给他们的回信中的。可就是这样一种书信往来,却成了他们各自生活中真正不可或缺的内容了。
几十年里,李东光教过的学生有的成了艺术家、作家、运动员、教授、甚至科学院院士,还有几个在政府部门担任了要职,其中一个是现任的###副部长。他有一个八十年代就去国外留学的学生,在一次来信中称李东光是圣经中的牧羊人。他说,“你手里的鞭子从来不抽一只羊,只是让它们抬起头,看见前面有草的地方和回家的方向。”这个称他为“牧羊人”的学生已经是一个企业家,近年来为了帮助有才能无机会的人群成立了好几个基金会,并把它们全部命名为“牧羊人基金会”。当年,他还是个留着平头的黑瘦高中生时,就在乔县中学的湖心亭里立下了这个当时看似心血来潮的志向,后来就再没有变过。
坐在椅子里的李东光挪了一下身体,长长地,舒缓地出了一口气,似乎想借此理顺自己颇为凌乱的思绪。对于要出国读心理学的庄肯,他实际上有着一种几乎不被任何人理解的担忧。他并不希望他的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