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2/5页)

气写下了以下10行字:

700万美元的捐款

=7笔100万美元的捐款

=14笔50万美元的捐款

=28笔25万美元的捐款

=70笔10万美元的捐款

=100笔7万美元的捐款

=140笔5万美元的捐款

=280笔万美元的捐款

=700笔1万美元的捐款

=1万扇窗户,每扇700美元

很快,舒乐博士就在各大报纸上打出广告:在全美范围内,以每扇700美元的价格认购水晶大教堂的窗户,付款方式是每月50美元,分14个月付清。结果,不到6个月内;1万多扇窗户全部认购出去。

这座水晶大教堂不愧为世界建筑上的经?典之作。直到12年后的1980年,它才建成,可同时容纳万人。直到今天,这里依然是世界各地前往加州的游客必去瞻仰的胜景。

需要指出的是,它最终造价竟高达2000万美元,全部都是舒乐博士一点一滴筹集而来。

2000万美元,对于身无分文的舒乐博士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但是通过化整为零的办法,他成功地把看似难以实现的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自己可以实现的小目标,然后各个击破,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让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

山田本一,连续两届马拉?松世界冠军。他在1984年的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一战成名。那场比赛结束后,当记者们纷纷问他怎样取得好成绩时,他只是说:用智慧战胜对手。对此,人们不以为然。马拉?松较量的是体力和耐力,怎么会和智慧联系在一起呢?

两年后,山田本一再次在米兰夺冠。赛后,他还是同样一句话。这不能不令许多人迷惑不解。

直到十多年后,退役的山田才在自传里才解开了这个谜团:每次赛前,我都亲自坐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一家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等等,把整个赛程分成比较均匀的几段。这样比赛开始后,我就奋力冲向第一个目标,接着再奔向第二个目标,40多公里的赛程,就这样轻松地跑下来了。许多人总是从一开始就想着终点,结果跑不了多远,就觉得累了,没信心了。

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如果我们一刻不停地想着自己的最终目标,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感到疲惫不堪。再加上这样那样连绵不断的打击,我们不免开始动摇,信心一点点失去,在这种心灵的折磨中,我们可能最终只能选择放弃。

谁?都有过成功的梦想,更有实现的可能,但并不是谁?都能在最终实现梦想、取得成功。事情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有没有为自己树立一个清晰的、可以实现的目标。

比如:我们希望自己在30岁的时候拿到高级职称、或者拥有自己的房子和汽车、或者只是赚到人生的第一个10万元等等。这些目标,对于今天一清二白的我们来说,可能有些高不可攀。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目标分解、细化,使之变成一个个可望又可即的目标,那么每年每月、甚至每天我们都在实现着一个具体的目标,日积月累,即使再大的梦想,我们又何愁不能实现?

人生需要有不断的成就感来激励自己。只有成功、成功、再成功,我们才能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才能时刻保持旺盛的斗志。

因此,我们不仅要有高远的梦想,更要有切实可行的规划、触手可及的目标。只有这样,我们的每一步才能走到心中有数,从而步步为营、坚实有力地向自己的目标不停迈进。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会大会小会来事(1)

天下之至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