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学拳明理,深明要义 (第1/2页)

学拳先明理,方可攀高峰。

爷爷细致地给马爷讲述真正的拳学思想,向他传授了许多功夫的核心要领。

学习武术,讲究的是精而不是多,多则杂,杂则乱,乱则浅,浅则浮,浮则空,空则无。

马爷开始听得有些云里雾里。不是说要多多益善吗?为何学的动作丰富了反而是坏事呢?

爷爷给他举了一个浅显的例子。

一个人学了1万个动作,把这些动作打完一遍,其实每个动作只练了一次,作为一个练武的人,大家都知道,只练习了一次的动作,在实战中能有什么威力和效果呢?反之,如果我只学一个动作,我把这个动作打了1万遍。你告诉我,是练了一次的动作威力大,还是练了1万次的动作威力大?

马爷听后瞬间醒悟过来,这才是武术最重要的思想,没有武术思想的人,在武术这条路上怎么走得远呢?他这辈子练功夫,从来就没人好好给他讲过功夫的理论,他只知道通过锻炼人的力量会增加,爆发力会增强,拳头打在人的身上会疼,殊不知,自己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这只是一介莽夫的表现。

有思想还不够,武术讲究的是实作,每一个武术动作都有它的精妙之处,而这种精妙,光听别人说是没有感觉的,必须要自己亲自去锻炼,在锻炼中找感觉,体会精气神无穷无尽的变化,这个过程无人可以代替。

武术搏杀的第一个动作是最重要的,它是后面所有动作的基础,如果这个动作达到了最高境界,后面所有的训练就已经打下了一半以上的基础。这个动作需要进行成千上万次的反复训练,要花上三年五载的时间不断强化,在练习中不断增长这个动作所需要的力量,提高动作的熟练程度,体会这个动作的发力要领,直到把这个动作练成一种人体的本能反应,再在这个动作中有新的领悟。

武术的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只有把一个动作练到了极致,再去学习其他东西就容易得多了。为什么许多人练功难有大成,并不是他不能吃苦,是因为他过不了自己心理这一关。反复练习一个动作,时间长了就觉得枯燥,甚至无聊,很难感受到在训练中那一点一滴的进步,好奇心会迫使人丢掉手中最好的东西,去追寻新鲜热闹的事物,学会了一个动作,就以为自己已经学得很好了,紧接着想要学习更多的内容,总以为学得越多代表功夫越高,殊不知,这样学出来的都是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经不住真正的考验,大家却没有真正的去思考,一口气打完一万个动作和把一个动作打万遍是有很大区别的。

学功夫靠的不是好奇心,不是新鲜感,需要的是一种永恒于心的内在动力,能支撑练习者在枯燥的训练中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不急不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心神,而绝非看表面的东西,寻求一时的心理刺激。而有的人往往把传说中的武术名家搬出来,谁拜了多少个师父成为了功夫高手,谁又云游四海、切磋学习、收纳各家所长就天下无敌,可谁又知道这些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博采众家之长的?如果一个人没有扎实的基础,即使把众人所长都教给你,你也学不好。这些高人基本都是已经得到了师父的真东西,甚至超过了原来的师父,把原来师父的东西都已经学到家了,才寻找别的门路学习新的功夫,说白了,这些人换师父之前早已经是数一数二的高手,也可能他们跟着原来的师傅练到了功夫的瓶颈,只能重新拜师晋升到新的功夫境界。

学习高手的功夫,你不一定能成为武林高手,你要学的是他的方法,你要寻找到走向高手的路,才有机会攀上功夫的顶峰。

真理永远只会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成功者。凑热闹的人永远坚持不到最后,中途离开的人永远看不到最美的风景,而这些人总是找得到话题在背后指指点点,否定真理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