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 (第2/5页)
要半天就会被风吹硬。吹上一晚上就会硬的和石头一样。
还好砖是之前烧好的,这样的天很难将砖风干了入炉。
用青砖和黏土建台阶和入料台。高炉部分,王川还用青砖当主料。但粘合的部分,王川用石灰和破旧的陶器以及少量黏土用石磨细磨之后,入窑煅烧,弄出了少量的水泥出来。
为了防止崩炉,王川把高炉的外壁建得厚厚的。外壁建成后,用黏土先将内壁涂抹一遍,再用最后一点水泥抹平内部。
高炉底下设出斜漏料口。同时用倒斜的角度接鼓风的陶管。高炉建好,鼓风到位之后,所有的接口还用水泥涂抹了一遍。
高炉建好,厂房也到了封顶的时候。
王川带着打铁坊的人开始制作模具。
若是铁水过关,基本有什么样的模具就能做出什么样的铁器来。建立高炉,王川最想做的是犁头和大锅。因为犁头现在基本没有用武之地,因此王川先弄了大锅的模具出来。
做锅的模具王川在后世是看过的。两个倒扣的模具中间留下薄薄的一点空间。等铁水到近模具里,自然冷却之后,再进行淬火,一个锅基本就成了。
当然这是王川看到的别人做的场景,还是在后世。等自己坐起来的时候,才发现这个东西有多难做。
王川用泥沙混合的泥浆做模具,底层干了之后,他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弄出一个合适盖在上面,留空厚薄均匀的盖子来。这个时候,还是嘭卜啦想出了办法。他用软些木头削出了大锅的形状,然后直接扣在底下的泥范上,再往上面盖泥土,捏制上盖。等上盖风干之后,搬开上盖,拿掉木头锅,一个锅的模具就做好了。
这个方法有用,王川就一口气弄了十个大锅的泥范出来。
除了锅的泥范之外,王川还弄了些刀斧锤锄等泥范作为样品。
这一日屋顶建好的时候,又下了一场雪。王川停了课,专门来指挥试炼第一炉。这一次为了确保胜利,投进去的料是用坑烧过海绵铁。
随着一筐筐的木炭从入料台倒入高炉,比虎和树皮两人亲自拉起了鼓风,高炉上喷出的火焰几乎把十多米的屋顶都顶起来了。熬人的热浪把外面的风雪都压过去了,让屋子里的人巴不得把衣服都脱掉。
部落的一众头目站在厂房的另一头看着,个个都看得心惊胆战的。之前打铁房的炉火升起来不过一米而已。这火伸起来都有十米高了,真的算是火龙啊。川长老怎么就这么厉害,这都能弄出来?回头是不是可以弄出几十米的火龙?
比虎和树皮拉的汗流浃背,王川站在高炉十多米外,暗暗估算着时间,同时看高炉炉体的情况,一有什么裂纹,立刻就会让大家撤离。后世高炉崩炉的情况不是没有发生过,自己这半路出家弄的东西有没有这个风险真不好说。
时间差不多了,王川下令停止鼓风,开出料口。陶板和石板粘成的出料口被人拉开,一股滚烫火红铁水就从高炉里流了过来。
比虎拿过长柄的坩埚,从料口里勺出一筒铁水,来到大锅的泥范前,轻轻倒了进去。
随后,比虎将坩埚递给树皮,树皮也勺过铁水,浇筑了一个大锅。如此一轮浇了过去,基本个个百夫长都体验了一把。
王川和壮牛合力将比虎浇筑的第一个锅的泥范抬了起来,发现里面的锅表明光洁,少有沙眼。用夹子夹了起来,用湿布沾水淬火之后,将过夹到门口围观的人面前。大家都看得极为惊奇。
王川道:“这东西煮的菜极为好吃,今天我煮一顿,用十个锅煮,让大家都好好尝尝!”
王川煮的好东西大家都听过,但现在吃过的人不多,大家停了都轰然叫好。
宽更关心的是大锅以外的其他器物的浇筑情况。他拿着夹子,直接从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