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2/4页)
个因素既影响到孩子看某种书,也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我知道有一个因素要影响到这两件事,就是孩子的性成熟。故而上述家长的抱怨不能成立。现在的孩子营养好,性成熟早,对性知识的需求比他们的父母要早。据我所知,这是造成普遍忧虑的一个原因。假如家长只给他们馒头和咸菜吃,倒可以解决问题(使其性成熟期晚些到来)。以上论述要说明的是,关于Se情作品对青少年的腐蚀作用,公众从常识的观点得出的结论和专家能做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倘非如此,专家就不成其为专家。
当然,人们给所谓Se情作品定下的罪名不仅是腐蚀青少年,而且是腐蚀社会。在这方面书中有一个例子,就是六十年代的丹麦实验。1967年,丹麦开放了Se情文学(真正的Se情文学)作品,1969年开放了Se情照片,规定Se情作品可以生产,并出售给十六岁以上的公民。这项实验有了两项重要结果:其一是,丹麦人只是在初开禁时买了一些Se情品,后来就不买或是很少买,以致在开禁几年后,所有的Se情商店从哥本哈根居民区绝迹,目前只在两个小小的地区还在营业,而且只靠旅游者生存。本书作者对此的结论是:“人有多种兴趣,性只是其中的一种,Se情品又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侧面。几乎没有人会把性当作自己的主要生活兴趣,把Se情品当作自己的主要生活兴趣的人就更少见。”
丹麦实验的第二个重大发现是Se情业的开放对某些类型的犯罪有重大影响。猥亵儿童发案率下降了百分之八十,露阴癖也有大幅度下降。暴力污辱罪(强Jian,猥亵)也减少了,其他犯罪数量没有改变。这个例子说明Se情作品的开放会减少而不是增加性犯罪。笔者引述这个例子,并不是主张什么,只是说明有此一事实而已。
美国对Se情作品的审查浪潮在二次大战后忽然退潮了。本书作者的观点是:这和美国从一个保守的、乡村为主的单一清教国家,转变成了多元的国家有关。前者是反移民、反黑人、###、排外的,社会掌握在道德警察手里;后来变成了一个都市化、工业化的社会,那种严格检查的背景就不存在了。这种说明对我们甚有意义,我们国家也是一个以乡村为主的国家。至于清教传统,我们没有过。清教徒认为人本性是恶的,必须加以限制。我们国家传统哲学认为人性本善,但是一到了“慕少艾”的年龄,他就不再是好东西了。所以对于青春期以后的人,两边的看法是完全一样的。本书作者给出了一个美国Se情开放程度的时间表,在此列出,以备参考:
摆脱童稚状态(2)
早于四十年代:任何女性的裸体或能引起这类联想的东西,包括掀起的衣裙、|乳头的暗示,都属禁止之列;
四十年代:Se情杂志上出现裸女背影;
五十年代:Ru房的侧影;
六十年代:出现|乳头,《花花公子》杂志上出现女性荫部;
七十年代:男性生殖器出现在《维瓦》和《花花女郎》杂志上,女性的###出现在《阁楼》和《花花公子》杂志上。
每当杂志走得更远时,审查员就大声疾呼,灾难就要降临,但是后来也没闹什么灾。所以这些人就落入了喊“狼来了”那个孩子的窘境。
《性社会学》这本书里把对影视出版的审查,看作一种性环境。这种审查的主要目标是Se情作品,所以含有性内容的严肃作品在这里只是被“捎带”的。所谓严肃作品,在我看来应该是虽然写到了性,但不以写性为目的的作品。这其中包括了以艺术上完美为目标的文学、影视作品,社会学、人类学的专业书,医学心理学的一部分书。据我所知,这类作品有时会遇到些麻烦。从某种意义上讲,严肃的作家、影视从业人员也可以算作专家,从专家的角度来看审查制度,应该得到什么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