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三分靠打拼,七分天注定 (第2/3页)
亦是如此。
苏允并不知道黑暗之中一张大网已经朝他兜来,他的生活十分忙碌。
苏允没有实现他请文煌华等人连吃三天的诺言,因为中秋节第二天,太学就结束休假,开始上课了。
苏允白天在太学上课,晚上要麽去苏府,要麽去章府,由苏辙与章惇轮流上课。
苏辙与章惇已经给他准备了大量的题目。
因为科举是熙宁年间改革,到现在只有五六年时间,三年一次科举,因此礼部试殿试的题型不多。
但没有关系,苏辙与章惇利用关系,从州县收集这几年的题型。
因为宋朝解试都是州县自主出题的,因此有大量的题型可以收集。
但也有所选择,偏远州县的不要,因为他们教学水平低,出的题目相对也简单,指导作用并不大。
所以苏辙与章惇收集的以江浙丶福建丶河南等这些科举重镇的题型为主。>/>
即便如此,收集了起来,也足足有数百份题型。而这数百份题型,苏辙与章惇要求苏允在这半年内尽数做完。
当然,实际上并不可能全然做完,但里面是存在着不少重复的题型的,所以真正筛选下来,也就上百份题。
即便是如此,也不可能在半年内做完。
按照正常科举,一份题型的完成时间是三天,上百份题型,至少也要一年的时间才可能完成。
所以要完全做完是不可能的,但苏辙与章惇也帮他规划好了。
前期肯定是要进行高强度做题,中间则是以破题大意即可,到了快要考的前一个月,则是要按照科举的强度来做题了。
所以,一百份题目,也就刚刚好而已。
苏允刚开始还坚持去上课,但他很快就放弃了。
因为太累了。
然而就算是白天做题,晚上苏辙与章惇修改讲课,苏允依然累得半死。
没办法,一份题本是分作三天来做的,他一天就得做完。
然后做完晚上还得修改,这种强度之高,也就只有高三那年堪堪相比了。
不过苏辙与章惇也说得很清楚,别人基本上都是童子功,从八九岁开始就开始学。
然后十几岁开始参与科举,一路磨练到二三十岁,至少也是十几年的功力。
而苏允之前花了半年时间,这会儿又只有半年时间,别人十几年功夫,你只花一年的功夫,就想跟那些十几年寒窗的人相比?
是不是太不把天下人看在眼里了?
而且,就算是如此强度,也就才有三分可能上榜,至于其馀七分,只能交给天意了。
苏允这般忙碌,却是让柳兰香苦苦等候了好几天。
「今天还接触不到?」柳兰香问道。
青年苦笑了一声道:「前天我让太学的一个学生去请苏允过来樊楼,人家当场就给拒了,说是已经开始在准备春闱了。」
柳兰香顿时有些无语,道:「秋闱结束才几天啊,他这麽快就开始准备了?」
青年安慰道:「没事,马上就放榜了,他考中贡士,总得应酬应酬吧,到时候他总得来樊楼,我会密切关注着的,你只需要准备好你这边的事情就好了。」
柳兰香点点头。
八月二十三,这一日便是开封府放榜的日子,这一日,整个汴京的目光都看了过来。
金水桥外北巷口,这里是外城最接近郊区的所在。
这里比城内要破败许多,但却是宽敞了许多,有一些独立的小院子,院子后甚至还有菜园子可以种菜。
一处小院之中,院中一棵柿子树,柿子还是小,而且都是青色。
树下放着躺椅,一个身穿农家女衣衫的女子瘫在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