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崇文悟道!(41k哈!) (第2/4页)

且,其实卷帙最多的孟子集注已经是完成了。

四书集注之中,大学章句只有一卷,中庸章句亦只是一卷,论语集注比较多,有十卷之多。

至于孟子集注,足足有十四卷!

所以,从某些程度上来说,他现在的工作量就相当于写一本孟子集注。

不过,真实的工作量肯定是远超孟子集注的,因为要做到四书条理贯通,无所不备,且前后贯通,所需要的努力是极大的。

然而,前面所述,并非真正的困难所在。

真正的困难在于,朱熹作四书章句集注,之所以可以将四书融会贯通在一起,一是采用章句与集注的方式,这是新的创举。

真正将其融为一炉的,其实是朱熹的理学理论提供的基础。

朱熹以「理」为中心,展现了「理」与儒家经典中的范畴体系的联系,并以此界定了这个范畴体系中的重要范畴,如天丶人丶性丶道丶心等。

从而实现了「天人合一」丶「心理合一」丶「心性合一」。

朱熹指出:「自古圣贤相传,只是理会一个心,心只是一个性,性只是有个仁义礼智。」

此三种合一说,才为朱熹贯通「四书」,奠定了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础!

这是理论上的创新,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融会贯通。

但苏允对于采取程朱理学是心有顾虑的。

不仅仅是因为苏轼苏辙的蜀学的影响,跟这关系不太大。

另外,苏允并不敌视程朱理学,程朱理学自有他的先进性。

明清的僵化是统治者的缘故,与学说本身没有太大的干系。

苏允考虑的是什麽,是学说与社会当今思想潮流的适应性。

当今的现实状况是什麽,是唐儒重新激活儒学至今,已经过去数百年,儒学与北宋这个国家一样,渐渐已经陷入僵化之中,学术气氛沉闷的时代。

所以,现在需要的不是理学的保守,而是需要一个更有活力理论来激活。朱熹的理学之所以在南宋被捧为官学,一统江湖,是因为南宋迁至临安后,经过发展,经济快速发展,从上到下被眼前的繁华所惑,陷入穷奢极欲之中。

而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理论,对于统治者来说是急需的。

因为一旦从上到下,从官员到百姓,所有人都沉迷于繁华的时候,那离灭国就不远了。

这才是程朱理学成为官学的真正原因。

苏允之所以不排斥朱熹的理学,是因为朱熹提倡的「灭人欲」不是否定人的所有欲望,而是对人过度之欲,类似贪婪等欲望,进行否定。

朱熹认为「天理」属于至善的,而「天理」在人身上的体现,就是「性」。

也就是说,朱熹认为,人性属于至善的存在。

而人有恶的一面,朱熹则将人恶的一面归咎于人身上的「情」,但是朱熹并没有否定人所有的情,认为只有与至善的「性」不一致的「情」才是恶的。

所以,程朱理学并不是没有先进性,而是因为统治者因为自身需要,将其作为官学,且以之为唯一,最终变得僵化。

但苏允不想以程朱理学为四书集注的理论基础,是因为与当今社会的现实不符合。

当今之世,儒学僵化到了极致,北宋文人有所察觉,因此才有宋初三先生丶已经有所雏形的蜀学丶洛学丶关学等等出现,就是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重新更新儒学。

所以,这会儿想要让四书章句集注一出世便迅速风行,采用程朱理学并非良策。

不如……

苏允嘿嘿一笑。

此时宋朝的学术风气跟明朝初期有些类似,都是继承前朝儒学发展至今,已经是渐渐活力不再,诸多大儒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